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悦君歌 > 分卷阅读140
    香醇!至于旁人的死活,与咱们有甚么关碍?阿辔!收起你的古道热肠!你姐夫的在天之灵看着呢!咱们可再不能引火烧身了!”

    钟氏的话中全是惧怕担忧,周如水强打着精神听着,这也才看清,那面相忠厚的男人额上,有着犯人才有的黥面。

    她心下一滞,始有了些退缩之意,却听那汉子堪堪说道:“阿姐既是不愿生事,却如何容得这二人横死门前?当初若是有人相助,姐夫与穗儿便不会枉死。却如今因果斗转,阿姐你却要做那害命的帮凶么?”说着,他又是一顿,先道:“阿姐宽心,她一身富贵,绝不会是祭河的贡女。”遂又朝周如水看来,皱着眉头,沉声说道:“你也莫愣着,再不医治,你家郎主的性命可就堪忧了!”

    他话音一落,钟氏却是叹了口气,知晓再拦不住,便冷着脸,堪堪朝周如水伸出了手来。

    周如水因钟氏的动作一愣,却在她盯视的目光中醒过了神来,忙就将流云百福佩塞入了钟氏的手心。如此,钟氏果然退开,容她拖着王玉溪,一瘸一拐地进了屋去。

    屋中不大,极是简陋,只一张四方几与一张硬榻。

    周如水小心翼翼地将王玉溪放倒在榻上,就见那汉子已取了盆沸水,拿着油灯与小刀跟了进来。他紧着眉,看也不看周如水,抬手就颇有些熟练地将小刀往沸水里一过,须臾,又举着刀刃在燃起的油灯上烤。

    后头,待钟氏冷着脸进门,塞给她一把墨色的湿草,他才终于出声,沉声对她道:“乡野人家只有这土方,好在这矢镞也无毒。你现就将这药草嚼碎,待我将矢镞取出,即刻就敷上。”说着,他的话音又是一顿,瞥了她一眼,认真地道:“要快!一刻也耽误不得!”

    见他如此有条有理,周如水自是点头不迭,却也不忘小声叮嘱,“你轻些,他怕疼。”她这话音弱弱的,颤声带泣,一只手更紧紧地握着王玉溪热得骇人的手掌,从里至外都写满了担忧与不忍。

    见她这忧惧的模样,钟辔抿唇点了点头,盯着她明显歪斜的站姿,鲜血淋漓的裙摆,不忍再看地撇过脸,半晌才道:“救他要紧,你的伤,但先忍着!”

    王玉溪醒时,窗外漆黑一片,他借着微薄的月光静静打量着四周,须臾,终于伸手轻按了按眉心,缓缓看向了身侧。

    彼时,周如水乖巧柔顺地趴在榻边已入了梦乡,她小小一个人,伤着的腿上,小腿靠近膝盖侧已树枝绑着固定,苍白的面上泪痕犹在,却她伤横累累的双手,仍不忘紧紧地搂着他的手臂。

    垂眸看着她,王玉溪的眸光沉了又沉,忽然,就叹息出了声来。

    在这不短的时间里,他仿佛做了一场长梦。梦中,他听见了她的哭声,听她一遍一遍地唤他,更听她道自个不惧。却她真的不惧么?他知她分明是惧的。他更知,先太子的左卫军早已从她令下,即便事发时左卫非在身侧,但料她燃起烟哨,自会前来相救。更况她一介小姑,并无生死仇敌。即便公子沐笙与公子詹两党争锋,她也算是争锋处的例外。

    却即便她哭成了泪人,亦终未燃哨。她多聪慧,自然晓得,也自然惧怕,烟哨一燃,招来的不光会有左卫,还会有置他于死地的暗枭。如此,她竟生生选了下下之策,仅以一己之力,舍命护他。

    他还梦见了师傅,师傅的音容笑貌自记忆深处浮现,遥不可及,却又好似近在眼前。

    早年,师傅只他一徒。因他身中蛊毒,命格奇诡,便因饱受苦痛,颇有些无心世事,更是视生死若流云。

    师傅每见他如此,便叹慧极必伤,无情自毁。后头,师傅更是立誓,道要破了他寡亲缘情缘,累世孤独的命格,叫他有情所系,莫就轻易失了生意。

    彼时,正恰千禧翁期颐之寿。师傅夜观天象,以他八字推算,道是千禧翁百岁宴当日,正午时分,阳极至阴之时,自宴外桃苑李树之下经过的小姑,便是他万难寻觅的生机良缘。

    对此断言,他是不信的,不单不信,更是以为戏谑。在他看来,正午时分,李树之下,便是走过一老妪也不无可能。如此,他又当如何?难不成,待当成人之后,以聘娶之,老妇少夫么?

    遂就阿翁与父亲喜极不已之时,他却兴致淡淡。真到了那日,叟与恭桓的父亲恭轶满心期待地隐在了暗处,他一当事之人,却只全然无趣地避在了树荫之下,心无旁骛地闭目假寐。

    第110章春日风流

    临近正午时分,烈日当空,雾气尽散。温热的阳光自云层中点点穿出,透过树林,一缕缕极不规则地撒落于地。

    桃苑之中,偏就在苑墙边种着颗李树,彼时李树已结了果,饱满圆润,玲珑剔透的李子挂在枝头,颇得叫人心动。

    遂,三五成群的小郎蜂拥往李树边拥来,全望着枝头上累累的果实,口中生津,作势便要去打那树上的李子。

    见此,同是幼年的王玉溪不屑一笑,了然的眸中死寂一片。

    却偏就这时,一女童蹬蹬朝李树边跑了来。女童扎着圆滚的花苞头,一袭樱色儒裙飘逸灵巧,彼时显然在闹脾气,红嫩的小嘴儿嘟着,理也不理后头穷追着的老寺人,只鼓着白净的小脸,娇滴滴地喊着:“要归家!要回宫!再也不出来玩儿了!”

    老寺人颤巍巍地跟着,见女童越跑越快,生怕她跌着,忙是上前拉住了女童的小手,蹲下身簇着她,四下一看,指了指围在李树下攀枝摘李的小郎们,讨好地哄道:“殿下您瞧,那树上的李子又红又大多好哇!咱们也去凑凑热闹?”

    按理而言,一般的小童,便是不顾那李子不李子的,见了三五成群的小郎拥在一处,也会凑上前去看看热闹。

    却哪想,女童听了,澄澈的杏眼骨碌碌地转着,小脑袋摇得直像个拨浪鼓,更是撅着小嘴恼道:“不去!不去!路人又不傻!树在道旁而多子,定是味苦不堪折,才能坠在枝头无大恙!”

    说着,她更是翘起了小下巴,犹如嫩藕的小手央着那老寺人,虽是聪明得不得了,脾性却也挺大。语声清脆犹若银铃,直是奶生生地囔道:“要归家!要回宫!你再不带我走!我就恼啦!就叫君父揪了你的头发给鸟儿做窝!”言及此,她的小手还就真拽上了老寺人那少得可怜的鬓发。

    如此,直把那寺人急得哎呦出声,忙抱起她一个劲地哄:“哎呦呦,小千岁!您轻些!轻些!好殿下!咱们这就走!这就走还不成么?”说着,便就在正午十分之时,急急抱着女童自李树旁一径走过。

    叟与恭轶看了眼天色,终于见一女童被抱着走近,心下直是大定。

    彼时,又恰有一小郎自李树上摘得熟李,却那小郎只就着李子咬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