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耽美小说 > 大家都爱霍去病 > 分卷阅读47
    嘛,每天一下班就溜回府,从来也见不着他。”

    二舅笑道:“本来应该早些告诉你的,去病,你就要有小表弟啦。”

    “真的?”我欣喜地问。

    “嗯。”二舅点头,“大嫂害喜,大哥同我调了班,每天早早回家照顾她。”

    “什么时候我能见到小表弟?”

    二舅掰着指头算完:“十二月左右吧。”

    “那得等到明年了。”我心道。

    第27章27恐吓

    趁司马相如不注意偷偷溜出礼法课,我开心地一路小跑前往宣室殿。随着年龄的渐长,深衣下摆的裁剪样式渐渐冗长拖沓,再加上繁琐的坠饰,穿着深衣跑路越来越艰难。踩着这长长的台阶,我总算体会到入学第一天二舅的劝告,以及东方朔当年在北市上追撵我和曹襄时的尴尬。

    “陛下,霍侍中觐见。”当我跪叩在殿下时,天子和内侍正在一大堆竹简中东翻西找,二舅坐于一侧的书案旁奋笔疾书。

    好一会儿,天子才从竹简堆里探出头来,两只眼睛盯了我转。

    “朕听说,外甥抱怨朕不务实事?”他缓缓开口,声音威严。

    俗语说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我心道此言不虚,不过依旧试图维持表面的恭敬,拱手道:“回陛下的话,臣只是想学点真本领,尽早为陛下分忧解难。”

    “哼,外甥才来几天,就对朕不满了?”天子搁下手中书简,皱了一双眉,声色俱厉,“陪朕玩怎么就不是为朕分忧,卦算棋艺、诗词歌赋怎么就不是真本领?”

    我心中一凛。人说伴君如伴虎,一点不假,一个词用错,便捋到对方虎须。遂叩首对道:“回陛下的话,臣丝毫不敢对陛下不敬,只是相卦赋诗臣一向不在行,臣更希望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像两位舅父那样戎马为国,物尽其用。”

    天子听罢,撑着书案站起身,越过那小山似的书简堆,踱至我面前。

    “外甥应该这么想”他俯下身来,在我耳边低语,“如今外朝有朕的舅父坐镇,中朝有你的舅父把关,咱们两个做外甥的,只负责‘吃喝玩乐’就好嘛。”

    说到“外甥”的时候,帝王轻笑着伸了一指,在我和他之间来回点了点。

    如果有一种颜色可以形容我现在的脸色,肯定是猪肝紫;若面前此人乃李敢之流,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拳头招呼。然而此刻在我面前的不仅是小姨夫,更是大汉的天子,我一句话也反驳不了,只能不甘示弱地拿目光狂瞪眼前之人。

    二舅的视线终于离开了笔尖,他抬头叹道:“陛下,小孩子戏言,说好不当真的,别又把人逗哭。”

    “好了不逗你了,平身吧。”天子带着餍足的微笑坐回堂上,正要发话,宦者小跑进来禀告:“田丞相求见。”

    “说舅父,舅父到。”他摆手道,“仲卿带外甥去偏殿避一避罢。”

    “诺。”二舅抱起写了一半的书简,领着我告退。

    宦者掀开偏殿的珠帘,里面又是几张书案,靠墙布有两张精致小榻,想是供人休憩之用。二舅将我领至其中一张书案旁,示意内侍为我磨墨。

    “这里笔墨竹简一应俱全,待会儿陛下同田丞相的谈话,你尽量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即可。”说完后径直坐到我对面的书案上,摊开手中竹简,继续笔走龙蛇。

    殿门开启,掀起一阵风,从我这里可以看见身着朝服,匆匆行来的田。经过偏殿门口时,田阴翳的眼神朝我这里瞟来,我突然感觉背上寒毛倒竖。然而此时他在明我在暗,即使他看到内庭有人,也未必看得真切。

    “臣有要事,启奏陛下决断。”田道。

    “何事令丞相如此匆忙?”天子问。

    田道:“臣近日得知,前代国国相灌夫,家住颍川,同大奸巨猾结交,圈养食客近百,积累家产数万万,□□侵犯皇族,横行乡里,百姓深受其苦。时有歌谣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舅父暂且打住。”天子不耐道,“惩治地方恶霸,这在丞相的职权范围之内,何必请示朕这个外甥呢?”

    “彻儿,”田叹道,“此事关系到一方百姓的性命。灌仲孺的背后有前丞相魏其侯窦婴撑腰,你舅父我这个如今的丞相,却也难奈他何。”

    “舅父稍安勿躁,”天子略微停顿后道,“朕相信很快就能给舅父一个满意的答复。”

    田已告辞离开,我瞪着自己竹简中央写下的“彻儿”二字,怔愣了片刻。

    再抬头,二舅已经摊开第二份竹简,依然在聚精会神地写写画画。内侍自一旁小心地把前一份竹简抖开晾干。

    我不禁好奇地问:“您在写什么呀?”

    二舅闻言,抬头对我笑了一下:“陛下在找董相国之前上书《天人三策》里头的一卷,一时半刻找不到,我恰好还记得一些,趁这会儿有空默给他。”

    前脚田刚走,后脚宦者便进来禀报:“陛下,主父大夫求见。”

    听到主父偃觐见,二舅似是轻笑一声,复又低下头去,仿佛此人的到来已在他意料之中。

    三年后再见到主父偃,其人已是身着棕色朝服黑丝冠,精神抖擞,脚下生风;同从前粗布素服、低头称我为“卫小公子”的颓萎模样判若两人。

    路过偏殿时,他亦朝我这里望来。恰逢殿门开合,珠帘微动,被风吹出缝隙,我匆忙伏案颔首,躲过他的目光。

    “主父爱卿,这奏章真是你写的吗?”天子将一卷书简掷到主父偃脚下,“朕方才核对字迹,不像爱卿你的,倒像董仲舒的。”

    主父偃跪地道:“回陛下,臣去到董相国府上,见到董相国欲将此奏章焚毁,才自作主张偷来呈给陛下,望陛下谅解。”

    “行了,朕知你一片好意,平身吧。”天子接着道,“刚才朕和田丞相所议之事,爱卿听到多少,可有对策?”

    “臣正是为此事而来。”主父偃起身拱手道,“恕臣直言,魏其侯纵然平定吴楚之乱有功,但是此人墨守成规,不知时变。那灌夫只是一不学无术的匹夫,骄横不逊,本不足为患;但若窦灌二人结党相翼,势必成祸乱。依臣之愚见,可先剪灌氏党羽,魏其侯形单影只,纵难飞远矣。”

    “哦,说说看,如何剪?”天子饶有兴致地问。

    “陛下是否还记得茂陵邑增员之议?”主父偃以问代答,侃侃而谈,“臣倒是有个好主意,不若先遣灌夫这样的封国大户徙茂陵邑。其族人家眷侍卫者多,门客随从者众,一可迅速增加茂陵邑富裕人口,二可增加京师的赋税收入和劳力供给,三可收编统管大富豪强,杜绝各地越礼乱制之风。”

    天子听罢笑道:“主父爱卿不愧是心直口快,直言善谏。这些人口赋税的利害关系是谁教你的,桑弘羊吗?”

    “不,这些都是臣的肺腑之言。”主父偃叩拜。

    “好,朕知道了。”天子挥手,“中朝决议时,朕会派人知会爱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