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千秋我为凰 > 分卷阅读185
    折借着要还她簪子,却还给她一根完全不一样的。

    沈娴无所察觉,眼下都到了家才发现被苏折掉包了。

    “这是苏大人送的?”玉砚问。

    “不知道,但好像除了他也没别人了。”

    玉砚愁巴巴的:“这下好,公主去还了竹笛,眼下他又送了玉簪。公主想与他摆脱干系,还真是难了。”

    这玉簪眼下又不可能拿回去还给苏折,到明日离家她怕是都没有机会再见到他。

    沈娴原是不想把自己的发簪留在苏折那里,不想到头来不仅没拿回自己的,还留了他的。

    最狡猾不过苏折。

    沈娴好气又好笑,把玉簪放在台面上,起身道:“沐浴更衣睡了。”

    苏折回了家,径直进了书房,铺开纸面便执笔蘸墨,写了一封信。

    信上的笔迹不是他常用的笔迹。

    待墨迹风干后,他把信纸叠起来装入信封中,上了蜡封,叫了管家进来,道:“派人连夜把这信送去北疆,务必送入北夏皇的手中,尽快。”

    管家肃色道:“老奴明白,这便叫信使过来。”

    随后苏折神思微动,又提笔模仿了死去的两位姬妾的笔迹,写了好几张字条,每一张都写了几句鸡毛蒜皮的小事,回头让管家不定时地卷进信鸽的信筒内,送入宫去给皇帝过目。

    当天晚上城门禁严,信使也有办法把信送出城外。

    后半夜里,苏折坐在书桌前未歇。香炉里的沉香燃到了尾梢。

    他手指缓缓在桌面上轻轻叩着,心里不停地盘算着。

    夜梁那边的消息应该就快到了,最多几天的时间。沈娴先走这几天,在去的途中有护卫护送她安全,应该是没有大碍。

    “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去冒险。”苏折自言自语低声道。

    洗漱过后,沈娴躺在床上,夜已经深,她却了无睡意。

    她把小腿揽在怀里,怎么看都看不够。

    她捏着小腿的脚板,轻声道:“越长大越舍不下。真是上辈子欠了你的,你娘到现在还没正儿八经开始谈恋爱,就有了你这么个儿子了。以前觉得是累赘,现如今,就算是累赘我也认了。”

    “拖油瓶儿,往后要向着你娘知道吗?等你娘瞅上哪个的时候,你不许打岔,往后你要帮着我,连哄带骗地帮我哄回家。”

    沈娴又亲又抱,道:“要是娘很久都没回来,二娘带你去找连叔叔,连叔叔人好,会好好保护你的。”

    小腿醒了,睁开黑白分明的眼,安静地把她看着。

    沈娴不由失笑,道:“与你说这些,你也不一定能明白。算了,不说了。”

    到天明时分,沈娴睡了一小会儿,便起身了。

    她穿了一身常服,简单挽了个发髻,不施粉黛。

    这不是去郊游,而是出远门,路途艰辛不便,自然是收拾得越利落越好。

    只是玉砚给她挽发的时候,沈娴拿起台面上的玉簪递给她,道:“用这个。”

    玉砚没多问,把玉簪别在她发髻上。

    临出门时,将军府门前马车已整装待发,宫中拨了一批侍卫,沿途护送沈娴到南方。

    马车旁边还站了一个规矩的宫女,也是由宫中派下来的,正耐心地等候。

    玉砚把行囊都放进了马车里,随后沈娴从大门里走出来。

    身后一行人跟着送出门来。

    玉砚红着眼圈,和崔氏站在一处,崔氏怀里抱着小腿。

    管家领着一干下人,忧心而沧桑道:“公主此去,路途遥远,可千万要保重。老奴别无所求,只希望公主带着将军平安归来。”

    一向勤恳忠诚的管家抹了抹眼。

    下人们都知道沈娴是去迎秦如凉的尸骨回京的,个中详情却不得而知。将军府暂时不举丧,等秦如凉的尸骨运送回京以后再行举丧。

    柳眉妩还浑浑噩噩地待在芙蓉苑里,不肯相信秦如凉已经死了。

    沈娴已经把府中诸多事宜安排妥当,有管家在,倒不用她多操心。唯一操心的便是柳眉妩,沈娴叮嘱,需得把她锁在芙蓉苑中,不得让她出院子半步。

    沈娴捏捏小腿的脸,笑道:“小腿,娘走了。”

    小腿在崔氏怀中不安分地蹬起了腿儿。

    等沈娴转身走向马车之际,哪想一向闷声不吭的小腿突然扯开嗓门哭了起来。

    ☆、第221章派谁去比较合适?

    他在崔氏怀里可劲儿挣扎,崔氏就快要抱不住他。

    崔氏红了红眼,道:“公主,要不您再回来抱抱小腿吧,他好久都没这么哭过了。”

    沈娴在马车前停顿了一下,还是强忍着没有回头,最终上了马车,对崔氏道:“让他哭,等他哭够了发现我也没回来,自然也就不哭了。”

    其实她也想回头看看,多抱一抱小腿。只是那样除了会更加不舍,也无济于事。

    马车离了京,路过街上的繁华,路过被刚升起的朝阳淬得金灿灿的高低屋瓴,路过城中最高的观星楼。

    沈娴忽有所动,捞起帘子仰头望了一眼。

    观星楼上依稀有人影。

    她看不清他的脸,却也觉得心有牵念。

    后来马车出了城门,她回头再看了一眼,便不再流连。

    果真,沈娴这头已经离京三五日,南方便再度传来了最新的消息。

    秦如凉没死,而是落入了敌军夜梁的手中。

    这一消息让大楚朝堂一喜一忧。

    喜的是大将军总算保得一命,往后还能继续为大楚效力。可忧的是,此次大楚颜面尽失不说,夜梁定会提出十分苛刻的条件。

    两国继续战乱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大楚兵力接济不上,夜梁也才修生养息数年元气并未得到很好的恢复,对于两国来说都不适合持久战乱下去。

    这次夜梁主动挑衅,只是想占点便宜出口恶气。

    夜梁提出,拿大将军一人之性命,换取大楚边境五座城池。

    如若大楚不肯,那夜梁只有乘胜追击。

    夜梁会拼尽全力不说,还会主动寻求盟友。大楚正逢战乱,要是北夏再趁虚而入,那大楚就岌岌可危。

    此消息让皇帝震怒,朝堂上大臣分为两派,各执己见。

    有主战,也有主和的。

    有文臣主动站出来分析利弊,道:“启禀皇上,现今北夏内政平定,对我大楚虎视眈眈,与大楚关系僵化恶劣;再逢国库并不充盈,不能长时间支撑军队的粮草开支。

    眼下边境军队损失惨重,士气低迷,实在不适合再开战。倘若再开战,也只会造成更多的流血牺牲。

    臣等请皇上三思,与夜梁言和,还能救下大将军一命。大将军当年随皇上出征,荡平天下,此时大将军性命有威,皇上若坐视不管,恐天下人微议啊!”

    皇帝如何能不知这些,既恼怒又无可奈何。

    他要是不管秦如凉,任夜梁杀了秦如凉,秦如凉的血势必会极大地鼓舞夜梁的士气,反而大乱大楚的军心。

    皇帝原以为,夜梁还和数年前一样不堪一击。

    只要秦如凉出征,把在边境作乱的夜梁军赶出去,还大楚边境安宁即可。

    可没想到,这次战争夜梁早有准备,且屡出奇策,打得大楚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