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其他小说 > 重生石器去种田 > 分卷阅读7
    大茴香、大料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香料,可除肉之臭。

    唐筝见了立马就抱着树干不撒手,让桃她们帮忙采下来,毕竟她不会爬树,就算这具身体之前会她也不敢爬。

    现代去腥用的食材大多都是葱、姜、蒜,香料一般只有煲汤,煮肉时放一些,但可惜的是以上三种都是舶来品,现在这种时候唐筝可以找见的香料并不多,或许还有薄荷和桂皮,花椒也是特产但长在西南,其他的香料原产地基本上都不在中国,所以八角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一块巨大的馅儿饼。

    桃虽然说着这个东西不好吃也不能吃,但在唐筝的要求下还是爬上了树,摇晃着树干弄下来不少。

    唐筝怎么也不嫌多,但天色已经不早了,晚上的树林很危险,最后还是桃说她还认识长着这种树的地方下次帮她采回来,这才依依不舍得回了部落。

    回到部落的时候外出捕猎的男人们还没回来,一直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才见人,身上多少都带了些刮伤,一个不太爱说话的男人拖着的又是一头鹿,他应该是叫乌,看上去很高兴,起码今天也还是有肉吃的。

    唐筝这回凑近了看才发现,说是鹿其实就是麂子,头顶的角很小只有一点点,应该是河麂吧,体型不会太大,一般只比麝大一点,是中国特有的动物,要是黑麂会大一点。

    现在地上躺着的这只就更小了,应该是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小麂子,大约只能让他们吃两顿。

    乌是族里跑的最快的人,这只麂子他出力最大,他告诉大家今天他们找了一上午都没见到猎物就去了前几天去的溪边,没想到又遇到了那群麂子。

    遵照老祖母的意思,唐筝为乌和桃各煮了一碗汤,鲜的两个人把碗都给舔干净了,馋的其他人咽口水。

    分肉的时候老祖母让人把大块的肥油都剔下来给唐筝,瘦肉也分到了四拳,基本上除了第一天刚来的时候唐筝就没有饿过肚子。

    把吃剩下的肉吊起来,之前那块已经比较干燥表面发硬了,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唐筝又把宝贝的八角拿出来,处理掉表皮洗干净,仔细的放在火堆旁的叶子上,看了好几眼才安心的睡去。

    --------------

    新的一天在被烘烤的香气愈浓的八角气味中醒来,唐筝伸了个拦腰舒展筋骨,漱过口吃过饭却没有再随人出去采集,只是嘱咐桃遇上些什么植物都挖一根或是采一个果实给她看看,作为报酬唐筝为她弄好吃的,桃自然是乐的应下了。

    晒了会儿早上的太阳整个人都精神了一点,唐筝拉上山背上筐去稍微远一点的溪边挖湿泥,这里的泥勉强能算得上是黏土,再说就近了挖影响部落周围的环境,不符合唐筝的审美。

    有了山的帮忙干什么都快,没一会儿他们就挖了一筐湿泥一筐干泥,干的少一点只有大半筐唐筝背着还是有点吃力,看山背着一整筐湿泥毫无影响的样子还稍稍有点羡慕。

    拿过大石板子,两个人开始挑拣里面的石子和树叶。

    接着就是捶打,这个环节唐筝自然只是在旁边看着,观察黏土的湿度,往里面适当的加一些干的。

    整个过程山都参与在里面,这也是唐筝刻意为之的,山做事很有耐心,她想把山带成第一个徒弟。

    昨天乌带着麂子回来的时候唐筝注意到了山眼里的羡慕和一点失落,怎么说山也算得上是她在部落里关系最好的人,对待小弟总是要好一点的。

    等处理完了所有的黏土,唐筝取等份搓成一个个高和底面直径差不多的圆柱形泥料便于堆放,然后把剩下的一大块黏土在撒上草木灰防粘的石板上敲平,切掉多余的部分差不多是一个直径一米不到圆饼。

    修整了一下毛边,唐筝在泥饼的中间用手指钻上一个洞,依次向外把泥饼抠成一个蜂窝煤一样的东西。她准备做个简易的窑来烧陶,温度会稳定很多,成品率也能提高,这个部件很重要,但叫什么唐筝还真是有点想不起来了。

    处理完之后唐筝带着山在山洞旁边找了个地方挖坑,坑不用很深,够塞柴火就行,不用很大,刚好能卡住刚刚做的泥盘就行。

    挖着挖着唐筝就想起来了,架住柴火的横条还没做,因为需要空气从柴火的下方进去让柴充分燃烧,使得温度更高更稳定,所以必须让柴离开地面架起来才行。

    作者有话要说:这里有个问题我改一下,葱姜蒜也不能说是舶来品,原生地都不在中国所以是后来传入的,但方式不舶来。

    第6章窑与徒弟

    让山挖着,唐筝跑回石板那儿拿了一个泥料开始搓,给手上沾点水可以防止搓的时候断开,没一会儿就搓了一根大约六十公分长的泥条,在石板上压成侧面正方形的横条,大概是三厘米的宽度。

    做完五根横条,唐筝不敢动它们,怕会变形,去看泥盘子的情况。

    因为挖了会儿坑的关系,泥盘子已经有点干了,搬起来也没事儿,唐筝就给它翻了个面儿,手指上沾了点水重新修了一下底面的窟窿,然后搬到篝火旁边去烘着。

    因为工具比较简陋的关系山用木棍挖着很费劲儿也很费时,唐筝想了想把他叫了过来,从柴堆里挑了一根完整的圆木棍,大概是她的手臂那么粗,又从山的石料堆里挑了了一个长梯形的石头让他磨着,把宽的那头磨扁平了。

    从晾架旁边拿出自己之前磨的那个凿子,唐筝找了根趁手的木棍配合着开始在之前那根木棍的头上凿洞。

    开始的时候凿起来是很容易的,把凿子往里敲一点,然后斜着一挫就能抠下来一大片木屑,越往里就越不方便。

    翻了个面儿,找准了位置大小又凿去一部分,唐筝从火堆里面找了点没完全烧掉的碎炭用树枝夹进刚凿的洞里,然后用嘴对着吹,燃烧的木炭在风的动力下发红发烫,这样直接烧穿比较省力也比较快。

    木棍比较粗,烧穿的时候唐筝觉得自己腮帮子吹的有点儿发酸,用舌头顶了顶两边的口腔内壁缓解一下,又拿起凿子对木棍上的洞做最后修整。

    等唐筝弄完,左右看了看还算满意,山的石料也磨得差不多了。

    去找了些比较细又比较结实的草藤,唐筝拿过山手里的石料把细的那头契进木棍上的洞里,然后又找了两块石头把木棍垫高,用一根木棍抵在石刃上再把石料往里头敲实了,要是直接敲容易把刃敲坏。

    最后用草藤把石料和木棍捆结实,一把原始的锄头就完成了。唐筝上下挥了挥,还算满意,有点小小的高兴。

    有了石锄,山挖起坑来越发得心应手,在唐筝的指导下没一会儿就挖了一个二十多公分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