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岁岁融 > 分卷阅读65
    刘三急急的往外头去,秋月刚要出口的话不得不打住。

    刘婆子扶着头,一副头疼的样子。

    秋月心里的疑问还是问了出来,刘婆子道:“赵家那个浪荡子不是个好鸟,你娘就是被他叫出去再也没回来”

    听的秋月一头雾水,难道真跟赵家舅舅有关,打算等刘三回来再问问。

    夜近三更,刘三才回来,见秋月蹲在院子里发呆,问道:“婆睡了?”

    秋月点点头,把白天刘婆子说的话说出来,刘三摇摇头道:“舅舅虽不是个好的,若说他害了娘我还是不信的,只不过事有凑巧罢了”

    秋月陷入沉思。

    “月儿,舅舅的事我疑心不简单,我去查了那妓子,妓院里说是人早走了,我问去哪了,竟一个人都不知道”

    “我又去查赵家的产业,全被人转手卖了,一丝的痕迹都没露”

    “月儿,你知道吗?爹娘的事,我总疑心是我们家和谁结了仇,却不知道和赵家有没有关系,这些年来,心里总不得安宁,我怕仇人又来害婆和你,害我身边的人,我想着我应该变的更强,不能再叫人害了你们,夜里我总梦到那人张的血盆大口要吃人一般,翻来覆去的看不清面貌”

    “舅舅的事让我恐慌”

    秋月握了少年的手道:“别怕三哥,那人后来不是都没出现嘛,你别多想,好歹三哥如今也有了大户的名头,再者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也是舅舅不争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爹娘的事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再说不是还有我呢么!”

    秋月将胸脯拍的砰砰作响道:“你可别忘了你在燕背山的时候我也出了一份力的,只要咱们齐心必将天下无敌。”

    刘三被他的样子逗笑了,道:“跟我说说,你是怎么钻到马车里,守城的士兵都没发现你。”

    秋月乐了,吐吐小舌头道:“就不告诉你”转身跑了。

    刘三的心情眨眼间好了。

    田秀才半晌不见秋月回来,去刘记后院瞧瞧,见两孩子说的热闹,驻足听了听,听得刘三的心结解了才松了口气回床上睡觉去了。

    暗道:月儿这次一走又是俩月,得把这孩子抓住好好练字了。

    秋月分了礼物,给孙芳华回了信,让人捎去一包袱东西。

    带回来的羊毛得赶紧处理,趁着天冷,织出来东西也好卖,人手少,回村里把焕娣、春妮、桃花唤来,每天给开十文钱工钱先是清洗羊毛,找铁匠铺订了几把羊毛刷子。

    洗羊毛最好是热水,越热越好,但不能开,水开了就把羊毛烫卷了,清洗的时候放上皂角和小苏打,换了五六次水,才把羊毛清洗干净,放在院子里阴干,用羊毛刷子把羊毛梳的蓬松起来。

    该到纺羊毛线的时候,秋月发了愁,梳理好的羊毛过了秤都有两千多斤,纺线用的锤子不缺,家家户家家户户都有做鞋纺麻绳用的的坠子,只是纺起来速度太慢,几个姑娘纺了三天也只放了一百多斤。

    “月儿,咱村南边的马婆婆家有纺车,纺起来快,不如找几家有纺车的”,春妮建议道。

    秋月一拍脑袋,她怎么没想到这茬呢,真是脑子越来越笨了。

    刘三帮秋月联系好染房,此时的印染技术还是可以的,草木灰、桃树枝煮水都可以变成燃料的,秋月暗自惊讶古人的聪明和探索精神,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

    纺好一批线染一批色,亲自把关,瞧着一批批颜色鲜亮的毛线乐开了花,染房的人道:“这东西比布好上色,染出来效果更好。”

    第61章秋二发飙

    染好第一批线,田家院子里坐了十几个妇人,一人手里一副签子、钩针,眼都不眨的跟着秋月学习编围脖、帽子、手套,钩织一些拖鞋,这些妇人有秋月从秋家村找来的张氏等人,还有刘记边上的一些邻居,个个都是心灵手巧。

    秋月之所以会做这些,说起来也有些可笑,前世为了给第一个男朋友编一条围脖才学做这些的,没想到现在倒派上了用场,前世的老妈喜欢用各种颜色的毛线配上厚厚的塑胶鞋底钩织拖鞋,秋月看着漂亮,学了一手。

    女孩子嘛,天生喜欢些漂亮东西,也愿意花些功夫来学习,毛衣暂且不做,自己只会做套头毛衣,古人穿着不习惯,有的人对羊毛过敏,不做为好,有时间了给自己做上两件,挣钱要紧。

    做出来的第一批成品被秋月送给了刘婆子、田秀才、赵姨娘、黑二、黑大娘、黑玉一人一套,给孙芳华一家五人捎去。

    刘三乐道:“这可好,还没开始卖就送出去二十多套”,说完就要走,秋月忙道:“你别着急走,给陈大人和蒋公子一人捎上一套”。

    “你这还送上瘾了,照这样下去本都收不回来可怎么好。”刘三笑道,私下里瞒下一套没给蒋公子送。

    相比秋月的忙碌,刘三要清闲的多,去了趟府城,跟几大商户谈好价钱,把皮货和秋月手里的药材出了手,算下帐,净赚两万多两,盘了刘记和原来酒楼的账,账上的银子有三万多余,唤来人牙子,买了两个婆子,两个丫鬟,两婆子在刘记帮忙,婆和姨娘能腾出手来。

    秋月却叫这俩丫鬟雷住了,这咋还成了剥削阶级了,不过也好,就当是雇佣了两个长期工人,工钱给高点,福利好点,将来到年龄了给找个好婆家。

    俩女孩十二岁,容貌中等,有眼色,听秋月说是织毛线给她们另算工钱,乐的什么似的,秋月问了她们的名字,一个叫丑妮,一个没名字,秋月给她们起名红蕊和绿翠。

    “只要你们好好跟我干,没有歪心思,必亏待不了你们。”

    两人倒也勤快肯吃苦,秋月放下心来。

    秋月把织好的东西给布庄送了些,孙芳华风风火火的来了,先是对秋月好一通抱怨,说是去关外也不带她,送去的东西爹娘和姐妹们都很喜欢,孙夫人备了年礼送来,好多人打听哪里买的织品,孙夫人打算在自家布庄售卖这些东西,派孙芳华来进货。

    “进货,我没听错吧,派你来”,秋月惊道,一般大户人家都有管事什么的专门负责做这些事情。

    “你没听错,我娘是怕派个管事来吓着你,咱两个交好,娘想让我学着管账,派了我来”

    “好好好,孙大掌柜,小的这厢有礼了”

    哈哈哈……,孙芳华的笑声飘满整个院落,何清正好来给田秀才送年礼,看的呆愣住。

    秋月的礼没白送,孙家弄走了大批的织品和羊毛毡,陈轩朗也叫人捎来年礼和信,信中写道他找的园艺师傅明年开春到,秋月记起他家有个三岁的女娃,亲手织了套手帽和小拖鞋,连带陈夫人的一块要来人捎去。

    蒋公子的年礼也到了,是送到刘三处的,刘三翻看了看,见里头有一支白玉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