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 > 分卷阅读10
    起来,“快,快去叫产婆。”

    第二天早上,宋如锦正半梦半醒,耳边便远远地听见一片嘈杂的响声,她翻了个身,倦倦地问了一句,“外头在吵什么呢?”

    暗香打着哈欠进来,嘟囔道:“陈姨娘早产,闹了一宿了。亏得姑娘睡得沉,要不铁定被他们闹醒。”

    “陈姨娘早产……”宋如锦无意识地重复道,意识渐渐回笼,一个激灵坐起来,“姨娘早产了?”

    “是啊,才七个月呢,这会儿还没生下来,也不知道是爷还是姑娘。”

    宋如锦抱着被子自言自语,“出了这么大事儿,今儿还要上闺学吗?”

    “姑娘净想这些有的没的。”暗香笑着戏谑,“不管要不要上闺学,练字是一定要练的。”

    宋如锦转了转酸痛的手腕,垂着长睫叹了口气,竟又躺回被子里了。

    “姑娘醒了还不起床,待会儿疏影来了,又要说我没照顾好姑娘。”

    宋如锦从锦被里伸出一只小手,满不在乎地摆了摆,“由她说去,我给你撑腰。”

    过了一会儿,疏影来了,见宋如锦头还闷在被子里,不由奇道:“外头吵成那样,姑娘倒也能睡着?”

    “姑娘早醒了,想着今儿还要练字,就不肯起来。”暗香倒没瞒她,一五一十地说了。

    疏影果然埋怨了两句,“让你来服侍姑娘,你不好好劝劝她就罢了,还跟着她一道躲懒。”

    暗香闻言也不羞愧,反而哈哈大笑道:“我刚还和姑娘说呢,你来了定要说我的不是,果真一点儿都没猜错!”

    宋如锦露出脑袋,眨着圆溜溜的眼睛,软声软语地说:“疏影,你也别怪暗香,是我让她别拉我起床的。”

    “姑娘诶,”疏影谆谆相劝,“我可听说四姑娘每天读书到深夜呢,您再不加把劲儿,就要被她比下去了。”

    “我为什么要和她比?”宋如锦以往从没有和宋如墨一较高下的经历,闻言不以为然,“墨妹妹和我又不亲。我要比也该和大姐姐比。”

    再想想五岁习字七岁作诗、自幼聪敏娴雅的宋如慧,宋如锦又添上一句:“自然我是比不过大姐姐的。”

    疏影一想也是。和一个庶女争什么高低呢?

    “姑娘再躺会儿,我去厨房看看早膳备好了没有。”

    围观了一切的系统颇为无语傻白甜主子就这么把一个机灵稳重的丫头劝服了。

    是日申时三刻,陈姨娘终于产下了一个男孩儿。宋怀远喜出望外,给孩子取名叫衍哥儿。

    大房子息单薄,取名宋衍,多少有些盼望繁衍生息、儿女连绵的意思。

    仆妇们给产房开窗通风,刘氏坐在床榻边,随口问道:“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早产了?”

    立在门口的宋如墨下意识地往边上一缩。

    “不小心绊了一跤。”陈姨娘虚弱地笑了笑,“侯爷,这孩子没足月,以后怕是要多多费神了。”

    说罢,眼中泪光微闪,哽咽道:“是妾没用,连个孩子都照顾不好。”

    宋怀远就吃她这一套,一见娇滴滴的美人垂泪,心就软了,“芸娘,快别这么说,堂堂侯府养一个不足月的孩子还是养得起的。”

    陈姨娘破涕为笑,柔声道:“有侯爷这句话,妾就放心了。”

    刘氏懒得看他们郎情妾意,交代了一句“好好休养”,便起身出来了。

    心中到底有些失落。她怎么,就没个儿子傍身呢?

    没过几日,便是正月十五上元节。宋如锦在刘氏的院子里扎兔子灯,宋如慧拿着朱笔在灯上题字岁岁长团圆。

    上元佳节,盛京城没有宵禁,街上彻夜彩灯高悬,亮如白昼。

    往年刘氏都会带上一双女儿出去赏灯,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姐姐字写得真好,古人云‘力透纸背’,姐姐也不遑多让。”宋如锦练了好几天的字,倒也练出了几分鉴赏水平。

    宋如慧搁下笔,端妍的面上现出笑意来,“你好好练,将来一定比我写得好不许偷懒,我可听你屋子里的人说,你为了不上闺学,经常赖床不起!”

    宋如锦眨巴眨巴眼睛,故作懊恼地跺了跺脚,“没说几句又扯到我身上,早知道就不夸姐姐了。”

    “行行行,不提这茬了。”宋如慧主动转移话题,朝小厨房喊道,“纫秋,元宵煮好了没有?快端来给二妹妹尝尝。”

    “哎。”外头有丫头应了一声,“就来。”

    纫秋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芝麻元宵放到了宋如锦面前,“过会儿就要出门看灯,姑娘先用些垫垫肚子。”

    宋如锦却捧着碗,踩着小碎步走到刘氏跟前,乖乖巧巧道:“娘先吃。”

    侧倚在美人榻上的刘氏欣慰地笑了。她看着天真烂漫的次女,再看了看聪慧端雅的长女,连日来因陈姨娘产子的阴霾都消散了不少。

    今天的靖西王府也格外热闹。

    几年前说上元灯会“不过是摩肩擦踵,无甚意趣”的靖西王世子,今日却穿戴得整整齐齐,打算同妹妹华平县主一道出门赏灯。

    女儿家梳妆总归要慢一些,徐牧之一直在华平旁边催促:“快点快点。”

    华平县主正揽镜比对着哪支珠钗更好看,闻言斜睨了他一眼,“你急什么,这会儿天还没黑,能有什么灯看?”

    徐牧之毫不避讳地挑明意图,“咱们先绕道去忠勤侯府,找锦妹妹一起走。”

    华平县主倒与他一拍即合,“有理!”随便选了支嵌宝金簪戴上,叫上侍女护卫,“我们走。”

    一行人到了忠勤侯府,却见侯府门前灯火通明,道路两边甲士列立,几名宫侍在前清道,万籁寂静无声。

    华平县主悄声问:“这是怎么了?”

    徐牧之举目四望,远远地瞧见几柄九龙伞孔雀扇,立马明白过来,“是太子仪仗。太子殿下也要去侯府。”

    ☆、池塘风波

    朗月高悬,清辉散落,远处大张旗鼓行来的仪仗越发清晰分明。

    徐牧之定定地看了一会儿,转身走了。

    华平县主追上去,小声道:“你去哪儿啊?”

    “回家。”

    “回家作甚?”

    “不回家难道留在这儿等着觐见太子殿下?”

    华平县主急道:“你不去看灯会啦?”

    徐牧之顿住了脚步,聋拉着脑袋,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不去了。”

    此时的忠勤侯一家也得到了消息,阖家上下都在府门前跪迎太子尊驾。

    宋如锦默默地嘀咕:“不能出去看灯会了……这个太子真讨厌啊!”

    系统紧张兮兮地说:“这话你在心里想想就行了,可千万别跟别人说啊。”真怕这个傻孩子到处和人嚷嚷太子的不是。

    一群人足足等了小半个时辰,太子才姗姗来迟,亲自扶起宋怀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