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老爷我要把官做 > 分卷阅读27
    五十亩,他们家的田地可以投靠到周中名下,比起这些实在的好处,这些外在的面子就不算甚。偏他媳妇不听,觉得曾经看不上眼的人还要她去就低作小,想着就是一肚子的火。赵里正再三劝不听,也发了火,“谁让你儿子没出息呢,没考个童生,秀才让你作威作福。”

    胡氏侧了身背对着他不言语。

    几十年的夫妻,赵里正也不愿意伤了媳妇的心,劝道:“你想,如果是县老太爷的夫人,你能端着架子,让人捧你吗?”

    胡氏转过身,嗤了一声,“她是县老太爷的夫人吗?”

    “说不定有天就是了,等人家成了诰命夫人,你想去人家面前就低作小还没有那资格呢。”赵里正叹道。

    因赵里正识些字又经常跟差役打交道,知道诰命是甚,也曾跟胡氏说过。对于胡氏来说诰命夫人那就是头顶上的天,可望不可及。可不想粗鄙的邵氏竟然有可能成为诰命夫人,她心里一阵慌乱,说不出的憋闷,咬了牙发狠道:“赶明儿找个私塾,把小儿子送去读书,让他给考个功名,给我挣个诰命出来。”

    不至胡氏心头有了这打算,村里好些家中有余粮的人家心中也隐隐有了此想法。

    第二十章

    刘鹏父母接到报喜时,完全不敢相信,没正经上过一天学,自己瞎捣鼓的儿子能中了童生?谁信啊?两个报喜人言辞戳戳,又是发誓又是赌咒。刘父刘母神色忪动,似乎有些信了。见此,两个报喜人心中一喜,又趁热打铁,“若是你们不信,可以去县衙里问问,这种事骗不了人。”

    偏这时有人认出两个报喜人是县里的闲汉,怀着莫名的心情,他指着两个报喜人大叫:“他们两个县里的闲汉,我见过,是来骗钱的。”

    刘父刘母一听,原本露了点喜意的脸顿时臊的通红,暗怪两个闲汉耍弄他们,让他们在乡邻面前丢了脸。于是,两人一人抡起扫把,一人拿起锄头就打。两个闲汉不妨有此一处,那次报喜不是好茶招待。两人直叹倒霉,又舍不得报喜钱,一边躲一边道:“刘老爷真的中了童生,真的中了,这种事我们那敢骗人。”

    自家里儿子娶了媳妇后,刘母就享了福,地里的活再不用她干,只在家里带带孙子,做做饭,农闲时连饭也不用做,都是家里两个儿媳妇轮流做。十来年下来,骨头早变软了,跑了一会就撑不住,累得慌,扶着院墙撑着扫把,喘着粗气,指使听到信儿刚回来的老大老三,“老大,老三,赶紧给我把这两个骗子抓住,狠狠地打一顿,骗到我们刘家头上来了。”

    两个壮实汉子到底比两个老人利索,原本身上没挨着打的两个报喜人身上一下接一下的挨了打,此时他俩也顾不得喜钱,撒开脚丫子一溜烟地跑了,就怕跑慢了再挨上一扁担。两个报喜人自认晦气,跑一趟喜钱没拿着,反而挨了一身的打,忒倒霉。

    赶走了报喜人,刘父坐在堂屋里生闷气,连饭也没吃,吩咐两个儿子出去找老二,一个往村里找,一个往县里找,不论如何得把人给他拎回来。自从把老二分了出去,刘父刘母再也没管过他,反正分了他房子和田地,够养活他自个儿。除了逢年过节一起吃顿饭,平时也不管他在哪里。

    这回刘父是气狠了,发了狠要把刘鹏弄回村里好生看管,不准他再读什么书。

    刘老大先去了村尾的老房子,没见着刘鹏,找附近的人问了问,说好些天没有见着刘鹏。刘老大估摸老二又去县里干活,转头回了家。刘父听了越发的生气,刘鹏在县里定没啥好事,不外就是舔着脸求人指点他读书。

    刘老三跑到县城里,找刘鹏经常去干活的书铺伙计打听,伙计一听说此人是刘鹏的兄弟,立即殷勤地道:“刘老爷前儿过了府试,如今是童生老爷。”

    “刘老爷?童生老爷?”刘老三把话在脑袋里转了几个圈也没想明白,倒记起一大早来家的两个闲汉,他抡起眉头鼓起眼,“你是不是跟早上那起闲汉一伙的,哄骗人的?”

    伙计原是好心,想着结个善缘,不想让人骂成骗子,顿时恼了火,不客气推他出去。

    刘老三反而道:“果然不错,让我说中了,是骗子。”

    那伙计气得暴跳,道:“是不是,你自个儿去衙门问啊。”那声音直可穿透整条街道。

    刘老三看看四下扫来的眼神,哼了一声,不说他也要去县衙,等他去过县衙再回来的这人算账。到县衙,找人一打听,他那不着调的二哥果真成了童生老爷。震惊,难以置信涌上心头,随着衙役的点头,他心中的震动瞬间变成了高兴,再至欣喜若狂,他们刘家出了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了,童生老爷,他们家再不是泥腿子了。

    刘老三似一阵急风,一路狂奔回到家里,尚在院门口,他扯着呼呼作响的喉咙大叫:“爹,二哥真中了,真的是童生老爷了。”

    听到声音急步跑出来的刘父大皱眉头,看着左右伸出的脑袋,喝了一声,“你也跟着疯了不成?”

    还是刘老大看出不对劲,劝说道:“爹,先让三弟进屋子里说。”说着又使了个眼色给老三。

    进了屋里,刘老大道:“老三,你先缓口气,慢慢说,说清楚。”

    刘老三喘匀气,把去县衙的事一说。

    刘父苍老的双眼,盯着刘老三,问:“你确定没听错?这事儿要是错了,那我们刘家就是一个笑话。”

    刘老三道:“千真万确。”

    闻言,刘父脸上并没有丁点欢喜,他是怕了,万一是衙役哄老三的呢?早上村里人看笑话一样的眼神剌得他心尖一抽一抽的,他怕再来一次,他没那个脸出门。

    刘老大估摸着爹的心思,道:“爹,要不请五叔跟着一起去看看。”五叔是他们刘氏族长又是里正,跟衙门里的人也有些交情。

    刘父点头同意,亲自去了一趟刘里正家,原想着次日再去。那想刘里正比他这个当爹的还性急,赶了牛车急吼吼地往县城赶去。

    天黑后,刘父满面红光地回到家。让刘母杀鸡待客,留刘里正吃饭。刘里正喝着酒大着舌头直嘟囔,刘父养了个好儿子,有出息。

    庄户人家有个响动,四邻皆听得见,何况刘家并没有遮掩。隔日,村里的人你提一把菜,她拿几个鸡蛋,齐齐上刘家来贺喜。热闹一天后,晚上躺在床上,刘母担忧道:“老头子,你说老二不会记恨我们吧?”

    刘父拍着床板,“他敢,我是他老子。”

    刘母道:“敢不敢不说,心里怨不怨恨又是另一回事。他要是对我们只是面子情,里子全无,你能咋办?”

    刘父的眉头打起结,儿子长大又分了家,他还未必能摆得起父亲的架子。

    刘母又道:“要是老二连面子情也不顾,你能咋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