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明朝]威武雄壮万贵妃 > 分卷阅读374
    冰中加上蜜糖、牛奶,成了最早的冰激凌,在此之前吃得起冰的人家,只是用冰拌鲜果子吃。

    就是买东西的功夫,贺明觉就出来了,在人群中一晃身的功夫,那个矮个子少年恢复了虎背熊腰的中年人:“廷益,走。”

    于谦继续捧着碗:“贺兄都问明白了?”

    “嗯,那种地方不收钱,对于涉及幼女幼童的罪行、多人同谋以及拍花(拐卖),就削骨捏脸丢到这儿来,一方面给光棍们以慰藉,一方面警告有意犯罪的人。一个月间,诺大个国家中只有这十二个人犯罪,不算多。”

    于谦点点头:“的确不算多。”

    “这算是个不错的刑罚。”

    于谦问道:“有时间限制么?是到死为止,还是在哪里几十年后就能放出来?会被流放么?”

    “我没细问,会把一些流放到穷山僻壤去,至于时间嘛,不知道,应该有结束的一天。长生不老的丹药不会浪费在他们身上。”

    “这样啊,倒是能威慑众人,能警示一些人。”于谦婉转的表达了自己的复杂心情:“真是独辟蹊径。”

    两人又低声探讨了一下那些大傻子为什么要为了女色或一时的痛快造孽,贺明觉听说过不少案例,有时候抹黑作案的恶鬼根本看不到那个女人长什么样。‘女的’和‘活的’这两个标准,只要满足一个就能下手。

    又走回太学门口,他这才问:“给弟妹买的冰碗?”

    “嗯。”

    镜头回到正在考试的董夫人。

    她盯着在考卷上这句话,发呆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她读过不少书,知道一些古代仁人志士名臣殿试时的题目,丈夫当官之后,殿试时所有进士的策论都要抄录一份,拿到家里去细细查看,看有什么人才,她也跟着翻看评点。

    那都太远了,简而言之,没有任何一次题目是自己出题,别说是殿试了,就是考童生考秀才,也得有个题目才好啊!

    董夫人捻着笔,一只手捻着头发,暗恨自己为何要急着来考试。要是先寻一个客栈住下来,暗暗的探听一番玄真公主的好恶,本次主考官的立场,再答这道题会多出几分把握。现在我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好把忠孝仁义的套话拿来糊弄人。这毕竟是神仙国家,神仙学府,她要的是超凡脱俗的神仙门人,还是忠臣良将?

    莫不是我得牵连着夫君落户于此么?他心里舍不得大明江山,我帮不上他,也只好尽我所能,别让他分心。

    她闭着眼睛,静静心,稳了稳心神,开始回忆自己一路行来的见闻。

    公主监国数百年,这个国家繁荣昌盛能者为先,很显然,在庄国讲究的是实力,这位公主有治国的实力,并非徒有虚名。

    在这个国家里似乎没有争权夺利,宫廷斗争……只是现在不知道那位陛下是大权旁落不能掌权还是真心愿意公主掌权。如果是前者,那这位公主能力压陛下和五十位亲王,好生可怕。若是后者,这神仙国度太不争权夺利了。

    女人们开朗且佩刀,行人多穿窄袖务实!非常务实,不浮夸。嗯,上行下效,民间喜欢模仿宫装,唐晚期时宽袖大衫屡禁不止就因为宫眷都流行长袖子。那位玄真公主一定喜欢窄袖衣裳。

    任用女人当差,不只限于公主身边的女官,在守门官、京兆衙里也有女人,这是上古遗风么?

    董夫人想到这里,微微的松了一口气,虽然没听说过那位公主的为人和好恶,但她治理的天下,她坐镇的京城会展示出一些东西。

    嫉恶如仇!对,嫉恶如仇和公平严格。开店的妖怪们都有文书许可。

    公主的心思很细致,文书后面有简略的律令,可以避免因为无知而犯罪。

    【一道配得上太学考试的题】

    “太学,国子监……(明)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等……不知道这里的国子监要学什么呀。”

    董夫人提起笔来,沾了沾墨汁,缓缓在草稿纸上写下一行字。

    红巾翠袖,英雄泪!

    这是辛弃疾的词,辛弃疾是个很有深度的人,写得好词,又会练兵。

    董夫人心说:假如这场考试,选的是以后入朝为官的人,那么我就从宋朝的衰落和重文轻武、党争说起,谈一谈我的政见。选辛弃疾还是岳飞为题目都一样,只是当做引子,政治军事都能扯进去。辛弃疾好歹是在复起时病死的,比岳飞……要含蓄一些。

    但是,要以防万一,假若这太学教授的是道德清净,无为而治呢?

    看那些衙门的状态,的确有些黄老学派,垂拱而治天下的模样。

    她又提笔写下: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论道教在治国中的实践应用)

    贵大患若身。(这句纯粹说的是修行。)

    还是觉得不安全,不保险,不可靠,含含糊糊的写上‘金刀赋’三个字。

    历朝历代的科举中,由贵人提携而平步青云的人不胜枚举。

    唐朝时更是开卷举荐制……

    现在只有两个问题,第一,文仙姑够不够当这个贵人。第二,门口发卷子的人似乎与文仙姑不睦,是否从中作梗?

    假若公主和文仙姑的关系足够好,那么没什么问题,假若有天差地别,而我这个外来人不知就里扯虎皮做大旗,狐假虎威,就会令人生厌。

    董夫人仔仔细细的盘算了一番,又在心里打了草稿,一挥而就把三篇策论都写了出来。文笔虽然不能和状元相比,引经据典时也尽量避免使用名人故事,而是直接用‘削足适履’‘无中生有’这样的一望可知的典故。

    自从儿子长大成人,娶了媳妇之后,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