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八零年代纯女户奋斗史 > 分卷阅读26
    钱。”

    杨桃儿笑眯眯看着他:“我请建军哥哥吃的。”

    吴英玉也摸摸他的脑袋:“桃儿请你的,你就别客气了。”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也记得来自于这个小孩子的善意。

    杨杏儿背着书包跑过来,似乎一点也不诧异能在校门口见到梅建军,还瞪了他一眼:“你又想拿糖来哄我妹妹?”

    梅建军绷不住笑了:“今天不知道能见到桃儿,没拿糖,改天拿了就来哄桃儿。”

    “你……不安好心!”杨杏儿快人快语:“我可是看见了,你跟四年级的男生打架来着。”

    “那是他们不长眼睛。”梅建军拿着糖油糕扭头跑了,当着大人的面议论他打架的事情,让他有点抹不开面子。

    次日杨杏儿放学回来,脸拉的八丈长,往杨桃儿手里塞了两颗大白兔奶糖:“给你。”

    杨桃儿跟着吴英玉出门摆摊大半天,累的直打晃,见到奶糖别提多高兴了:“建军哥哥给你的?”

    “不,他特意给你的!”杨杏儿气呼呼说:“课间他堵在我们班门口,非要给我糖,说是给你的,让我一定要带回家,别想着偷吃。我是那样的人吗?”

    杨桃儿笑的在炕上打滚:“建军哥哥跟你玩呢,姐姐你干嘛生他的气啊?”

    杨杏儿一脸认真:“梅建军在学校就是个混小子,还跟高年级的打架,被老师罚站在班级门口,我都瞧见了。你可别跟他玩啊。”

    杨桃儿:“……”姐姐这非黑即白的世界观,男孩子招猫逗狗打架不是正常的吗

    杨杏儿一心要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要与坏孩子划清界限,无奈梅建军打定了主意要缠着她,两个班隔的不远,前后排的教室,他有时候下课就跑到学前班教室前面玩,带着几个虾兵蟹将。

    吴英玉母女来学校门口卖过一回饼之后,被同班同学瞧见了,后来班上跟她玩的好的女孩子还拐弯抹脚问过她父母是干什么的。

    杨杏儿从来没觉得吴英玉卖吃食是丢人的事情,随口就说妈妈在做小生意,哪知道渐渐的小姑娘们就不跟她玩了,行动间颇有几分瞧不上她的意思。

    班上的孩子们家里都有吃公家饭的,有的父母是双职工,有的爸爸上班,妈妈是家庭主妇,比起杨杏儿的家境也要好。

    但杨杏儿的心态非一般六岁的小姑娘可比,有人找她玩她便玩一会,没人找她她就坐在教室里学习,虽然是学前班,但作业比一年级小朋友都要干净整齐,班主任没少夸她。

    杨杏儿也渐察觉出来同班同学在疏远她,但是自从梅建军天天带着他那帮虾兵蟹将站在教室门口堵她,有时候还托她给杨桃儿捎点吃的,似乎又燃起了班上孩子们对她的热情。

    学前班的孩子们对于大一点又爱打架的学生天生充满了好奇跟畏惧,而杨杏儿对梅建军可从来不客气,偏偏梅建军要凑过来,好几次都听到她恶声恶气数落梅建军,梅建军嘻皮笑脸不当一回事。

    班上疏远她的小姑娘们又凑过来问她:“班长,你跟……跟梅建军是什么关系?”

    杨杏儿:“没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他老来找你?”

    杨杏儿找了个借口搪塞:“他是我妹干哥哥。”

    小孩子年纪小毛病多,有时候便认个生肖相合的干亲压压毛病,县里吃公粮的往上数三代泥腿子居多,年轻人就算是不信这一套,家里老辈人信,也有不少孩子小时候爱哭不止,认了干爹干妈。

    “哦哦。”小姑娘们表示理解,这是干亲了,来找杨杏儿也正常。

    有了这一门“干亲”,疏远她的同班小姑娘们又回来了,也不再计较她挑着筐卖吃食的妈了,恨不得都跟杨杏儿家的“干哥哥”梅建军搭上关系,也省得有人欺负到头上来。

    第二十二章

    胖婶子跟吴英玉竞争之后,促使吴英玉推出了新的品种。

    正逢春天,周家后面几排房屋之后便是兵团大片的农田,苦苦菜已经发了嫩芽,春韭菜也已经上了市,她每日傍晚回来之后便带着杨桃儿去田边挑苦苦菜回来,择干净的一斤是一毛二,没摘干净的是八分钱,还有淘干净氽过水去除了苦味拿胡麻油跟辣椒粉炝过的,只要提回去拌点醋就能开吃。

    里面加了盐跟味精,还有一点点糖。

    本地人重酸重辣重咸,哪怕吃面的时候要就着一瓣生蒜,却唯独不习惯在吃的菜里面加糖,前来本地做生意的南方吃甜口的手艺人总觉得这种味道过于耿直厚重,冲的人五脏都有点接受不了。

    杨桃儿提议加一点点糖提味,起先还被吴英玉拒绝,后来再三要求,调试了好几次才发现在不出糖味的基础上,糖不但柔化了醋的酸味,还提升了口感。

    她笑嗔女儿:“你这张小嘴真是尖的厉害。”

    除了卖新鲜的苦苦菜,还有韭菜盒子,茶叶蛋。

    韭菜盒子的外皮有别于传统的本地烫面法,用发面来做,里面加了豆腐鸡蛋香葱韭菜,锅底抹一点点油小火烙的两面金黄,外酥里香,很受欢迎。

    茶叶蛋加了桂皮八角香料茶叶酱油,先煮过了各个敲破,再丢进香料锅里煮透了,泡一夜入味,租个三轮车每日推到各个厂区门口转悠,上面还放个蜂窝煤小灶炖着,到手都是热的。

    这还是两个孩子的建议,既然跟胖婶打响了全面战争,胖婶要打价格战,每样都比她便宜,那她们家就要靠口味跟品种取胜,全面碾压胖婶。

    母女三人互相依靠走到今日,吴英玉自从被孩子哭醒之后,就把孩子当作了她生命之中的支柱,凡事都要跟孩子们念叨几句,无形之中甚至觉得孩子们的脑瓜子比她的要灵活,三个臭皮匠也能顶个诸葛亮不是。

    事实证明,孩子们对于吃有着无穷无尽的热爱,挖空心思想让她做些能吃到口的,果然大有市场。

    胖婶只有几样饼跟糖油糕,但是她家的新品却大受欢迎。

    厂里的人们都忙,只有周末才能去城郊田里找着挑些苦苦菜,小饭馆里的一盘苦苦菜可不便宜,到了吴英玉这里不但洗的干净,味道好,价格还要比小饭馆里便宜了一半,下班过来打一份提回家上桌就能吃。

    吴英玉外在形象佳,母女俩平日又收拾的干干净净,头发都弄了个小白帽子罩起来,还被杨桃儿硬拉着戴了个口罩,若是再穿个白大褂都快赶上医院里的大夫了。

    她拿饼都是筷子,绝不上手,反观胖婶吆喝起来唾沫横飞,也许是早晨出来的忙,头发都有些散乱,大约还不太懂个人卫生跟生意还是有着直接的联系,衣服袖子前襟上都有油渍,没过一个月就被吴英玉打垮,去她那里买的人寥寥,生意也要做不下去了。

    胖婶眼看着每日挑出来的吃食又得挑回去,拿回家放在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