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昭华女帝 > 分卷阅读351
    道:“哪怕你们心中对百姓再不屑,记住,不要让朕看出一点,否则,朕也绝不会允许你们出现在朝廷。”

    一眼掠过下面的人,楚荟的心被提了起来,他能感觉到楚昭在他的身上停了半响。显然他的回答让楚昭并不满意。

    “百姓不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又是最实在的人,他们要求的不多,食能裹腹,衣能裹体,能有一片屋瓦遮风挡雨。如你们之中,高晦、鲁末是寒门出身,最能体会百姓不易,朕盼你们能记住自己曾经最深的盼望,能让许多百姓都能跟你们一样过上他们所盼望的好日子!”

    被点名的高晦和鲁末难掩激动,他们的父亲,祖父是朝中重臣,平日里在家中就被洗脑,打从心底里觉得楚昭是最圣明的君王,有机会能随这样的君王建功立业,是他们毕生最大的荣幸。

    楚昭是善于鼓动人心的人,一节课听下来,个个都被她说得感染得振奋不矣,现在就算是让他们为楚昭肝脑涂地,他们绝不会皱下眉头。

    至于楚宸,她虽然同样受到感染,却没有其他人陷得那么深,反倒是通过这节课,楚宸又学到了新技能。

    “人心难测不假,人之欲逃不过爱恨情仇,对于权势的渴望。你要懂得看一个人想要什么,你给了他们想要的,他们也会给你想要的。利,才是永远的盟友。”楚昭给楚宸说白了为什么她的话能引得那么多人的共鸣。因为她知道他们想要的,给了他们想要的,她就能得到她想要的。

    “你还得要记住,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想要得到一样东西之前,不要吝啬你的付出,想要空手套白狠,天下没有白吃的晚餐。”楚昭继续教导楚宸大气。

    楚宸连连点头,“姑姑说的我都记下了。”

    “接下来我会再上几节课,你要注意听,更要注意观察和你坐在一个教室里的人,这些,将来都会是你最得用的人。”

    “姑姑,依楚荟的心性,他不该入天班。”楚宸提了一句,楚昭看了她一眼,“过了那么多年,你依然不喜欢他。”

    楚宸道:“我依然不喜欢他,但是我正视他,就像我问姑姑的话,他的心性不该入天班,而不是他的能力。”

    “对,就是这样。不管喜欢不喜欢,你该正视一个人,他的优点和缺点,你要心里有数。”楚昭极喜欢这样的楚宸,“不枉我用楚荟来磨砺你一场。”

    楚宸听着一笑,“我让姑姑操心了。”

    “姑姑付出的不是已经得到回报了吗?”楚昭用着刚刚教楚宸的话一说,楚宸一顿,随之又高兴了。环住楚昭的腰,“姑姑,阿宸必不忘初心,大昭的江山是我们楚家的,任何人都不能动摇。”

    随着楚宸长大,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抱着楚昭了,楚昭的手落在她的肩上,“大昭的江山更是天下百姓的,楚氏只能代续百姓之意。你要记得,将来也要这样教导你的孩儿,只有百姓安,江山才能稳固。”

    “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这句话,你要牢牢记下,绝不能忘!”

    握紧楚宸的拳头,楚昭叮嘱楚宸,楚宸难掩心中的惊叹,“姑姑。”

    “你小时候我就问过你想走什么样的事,你既然走了,前面的路我能告诉你该怎么走,后面如果你自己走得不好,与人无尤。”楚昭眉目显出了前所未有的凌厉,“大昭的承继由我来决定,朕要的是一个可以撑起这片江山的人,文治武功,容人之量,哪一样都不能少。阿宸,我给你机会,能不能捉住在你。”

    紧紧地握住楚宸的拳头,楚昭对着楚宸同样坚定,楚宸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姑姑放心,阿宸一定会努力的。”

    从前这些话楚昭说得隐晦,但到今日,楚宸亲耳听着这一句,心中的大石算是落下了,此时此刻的她想的更多的是,将来的路,她究竟该怎么走。

    “阿宸,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你,做你认为对的。”楚昭的声音再次响起,落在楚宸的耳间,让原本拿不定主意的楚宸心中升起了对于前路的明确。

    “等天班的考核过了,我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楚宸笑着和楚昭说,楚昭并没有问,伸手抚过楚宸的头,“知道就好!”

    楚宸昂起头看着楚昭,余之一生何其有幸,能遇到这样的姑姑,这样的大昭皇帝。

    第237章开创蹴鞠

    天班第一节课后,楚昭每隔七日往天班授课一节,萧其陈几个有幸听过楚昭的课,听完之后皆是受益匪浅。

    女帝纵然年轻,见解气魄,远非他们能比,这也是楚昭能成为大昭皇帝的原因。

    至此,昭华五年渐然逝去,迎来了昭华六年。

    大昭在数年的休养生息下,渐渐散发了蓬勃的生机,长安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马,街道四周的店面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甚至还能看到一点异族服饰的人穿插其中。

    “赵家上一次的拍卖会赚得真是不少。”

    “区区的拍卖会只是零头,你看赵家的店铺,各色各样的异族东西,哪一回不是刚拿出来就被抢售一空。听说赵括又离开大昭了,这一次也不知道能带多少东西。”

    对于日渐繁荣的长安城,商人也渐渐拢聚,纷纷寻常新的商机,免不得的就提到了如今商人中最最有名的赵括。

    此人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商人,但是多年前遇见了楚昭,从代售盐开始,此人的产业不知翻了多少倍。

    再到今日,作为皇商,盐由他从朝廷拿出来,拨分各州,他从不管谁来拿盐,他只要求售盐之价必须要照楚昭制定的价格,只能低,绝不能高。

    当然,眼下最值得称道的是赵括在墨军的护送下,开通的这条通往大昭以外各国的商道。楚昭曾提过丝绸之路,如今隐隐已有人将那商道称之为丝绸之路。

    商人对于银子最是敏感,赵括出去两年带回来的东西,所得绝对是暴利,以至于有人也想分一杯羹。

    “如今的大昭,陛下一言而定,盐务是陛下所提,皇商一选出来,能够看出陛下是有兴商之意。无商不富,想要大昭繁荣,岂能没有商人往来,不如,我们结伴也出去一趟?”商人们坐在一块,他们没有赵括的好运气,有墨军亲自护送,但是,富贵险中求,他们是该想想怎么去争一争。

    “好,我正有此意。”有心要赚银子的何止一人,立刻有人附和。

    “陛下,按之前龙将军随赵先生一行所画下的据点,沿途的据点都已经安排了人把守,在大昭境内,保证绝对没有一个人敢打来往商人的主意。”商人蠢蠢欲动,楚昭所谋之远,更非他们所能想像。

    “建好的据点拿来给朕瞧瞧。”郭承拿着一张地图摊开摆放在楚昭的面前,那修筑得极其像样的据点,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