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昭华女帝 > 分卷阅读202
    就不必这样殚精竭虑,两个人一起承担,总比一个扛着的好。

    钟氏应了一声,“他在天上会一直看着你的。我还在。”

    楚毅之不在了,她还在。坚韧如钟氏,如父如母的兄嫂死了,儿子死了,只剩下楚昭一个,她都坚强地活了下来,这世上就再没有什么能打垮她的。

    “等过些年啊,朝局稳定了,就把你阿兄跟阿嫂的墓迁进皇陵来,其他的人,就让他们安生地呆住着吧。祖宗的牌位不能做手脚,让不让他们葬进皇陵还不是你说了算。”钟氏给楚昭出主意,楚昭听得连连听头。

    “对,把阿兄跟阿嫂的墓迁进皇陵,就不动他们,祖宗的牌位,我来写,一笔之差,失之千里,我就是不供他们,他们也闹不起来。”憋屈,她才不憋屈呢,血缘关系变不了,她就不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想办法不供他们。

    改笔画什么的,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反正,祖宗的牌位写什么,还不是她一句话的事,她自告奋勇去写,多一笔少一画的,谁还敢拿着牌位检查不成。

    只要供不是楚太夫人跟楚章啊,楚昭供谁都开心。

    “你看,这不就想出办法来了吗?凡事不必难过,不必伤心,再大的事情,总有办法解决的。”钟氏这回不说楚昭弄小巧了,在她看来,只要楚昭高兴了,又不会叫人捉了把柄,改字有什么不好呢。

    她也同样不想拜楚太夫人跟楚章。

    “可是,杀害阿兄的仇人到现在都找不到,以后只怕更难找了。”记挂在楚昭心上的事,没有一时叫楚昭放下的。

    钟氏的动作一顿,又很快地恢复,“兴许,他已经死了。”

    “死了我也要把他找出来,他杀了阿兄,我不能亲手杀了他为阿兄报仇,也一定会毁了他所有在意的东西。所以,他最好是活着让我亲自杀了他,否则,我就一定会让他的后代不得安宁。”楚昭一脸的戾气,钟氏按下她道:“好了,这件事,除非查到了,否则以后不要再提。你想为你阿兄报仇没错,我不希望你因为此事而疯狂。”

    楚昭慢慢敛去了脸上的戾气,“阿娘放心,我心里有数,不会乱来的。”

    她不会疯狂,她有的是时间,她不相信,那个箭头的人从此不会再出现。

    第154章帝夫何何

    楚昭靠谱,大昭朝的宰相们靠谱,上行下效,很快大昭步入了正轨,长安城的人流也在渐渐地增加,大昭朝迁都的第一个新年也即将来临。

    楚昭坐在上面,群臣上来敬酒,面若桃花的女帝,恍了许多人的眼。楚昭也在这欢聚一堂的日子,大昭迁都,改元昭华,后世亦称楚昭为昭华女帝。

    昭华元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上,楚茂出列,“陛下成年,天下安定,请择婿大婚。”

    预料之中的提议,楚昭没有丝毫的惊讶,楚昭道:“依各位所言,朕的夫婿该如何选?”

    古往今来楚昭是第一个女帝啊,听到她这么一问,所有人都傻了,该怎么选?楚昭竟然没对这件事表示反对,这不正常?

    提议的楚茂道:“当类选驸马。”

    “哦,朕堂堂皇帝,降比公主?”楚昭皮笑肉不笑地问了一句,楚茂一个激灵。

    “礼部尚书何在,对选婿一事,你们礼部拿出个章程来,一个让朕,也让百官满意的章程。”楚昭喊了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武平之出列,心里的算盘直敲。“诺!”

    事情顺利得不可思议呢,楚茂拿眼看了楚昭几次,偏偏楚昭似是一无所察。

    而柴景,同样也要看着楚昭,不确定此时的楚昭,是不是还记得他们之间的约定。

    柴景一直找机会想单独问一问楚昭,奇怪的是一直找不到机会。

    而在提议楚昭大婚之后,迁于新都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的科考开始了,楚昭亲自查看此次的考试,面见参加的士子们。

    世家似乎到现在都没有认清形势,楚昭粗略一看,发现参加科考的竟无一出身世家。

    好,好极了啊!楚昭一点都不着急,然后,科考之后,楚昭召见考中的三十八名,似是无意地道:“你们之中有人写的一篇文章很叫朕觉得诧异,也让朕很是认同。”

    “女帝不该有夫。”文章的名字,楚昭说了出来,众皆哗然。

    “这篇文章,何人所做,可敢站出来?”楚昭笑问,然后,一个年轻得十分稚嫩的青年站了出来,“回陛下,是草民所做。”

    楚昭道:“你且当众说说,为何你认为,女帝不该有夫?”

    “是。草民以为,女帝不该有夫。古往今来,论三纲五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陛下是女帝,是为君,而若有夫,是以君为纲,还是以夫为纲?若以君为纲,夫纲何在?若论夫纲,君纲何在?岂非自相矛盾?而且,自古以来,为君是为天子,本就凌驾于一切之上,陛下选夫,嫁夫,让群臣万民,是听陛下的,还是听王夫?”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大昭初建,若立二君,则天下必乱,是以草民以为,陛下不该有夫。”青年将自己的观点一一摆出。

    很多人虽然诧异,但是很多人又觉得在理,“若不以有夫,子嗣何承?”

    “君不有夫,却可立后。陛下虽为女子,亦是帝王,为帝王者,立后,纳妃,照比诸君即可,有何难?”显然青年是有备而来啊,脑洞开得也是够大,既然说出比照诸君的话。

    楚昭笑了,没人知道她看着此人的文章里心里的高兴啊,真是跟她想的一模一样呢,没想到这一次的考试,竟然捡到这么一个宝。

    “武卿,若依礼而言,他说的可有不妥?”楚昭点名让礼部尚书武平之给个说法。

    武平之额头直冒冷汗,见楚昭目光中的笃定,还有基于于大昭朝的稳定,与其弄个争权的人来搅得天下不宁,为什么不以君论,而议立后呢。

    “陛下,如此不妥。”韦佗站出来,楚昭挑了挑眉,“哪里不妥,是以君为臣纲不妥,还是觉得朕该与公主相论,招个驸马,把这大昭的天下供手让人。既然如此,朕何必当这个皇帝?”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韦佗很想说一句,你原本就不该当这个皇帝,话到嘴边,没敢说。

    楚昭道:“既为帝王,当以帝而论,朕是皇帝,为免天下争乱,而以立后,既可承嗣,又安社稷。武卿,后、宫之事,尽快拿出个章程来。”

    “遵旨!”武平之非常乖觉地答应下了,楚昭指了指在场考中的三十八,“各卿已知他们各之所长,谁要谁还不赶紧的。”

    考中的士子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素日温雅的文官们已经挽起袖子抢人了。

    “此子是老朽早已定下的,谁都不许抢。”姜参自从跟了楚家人混,早已从不食人间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