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红楼之荣府长房 > 分卷阅读2
    边的事儿算是定了,你给他个什么差事?”

    皇帝回道:“晋郑国公,准世袭罔替。”

    太上皇不满地问:“那是论功行赏给爵位,我问的是官职。”

    皇帝斟酌了一下:“他原来是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待要入阁终是年轻了些,我想着教他把京营节度使担起来。”

    “王子腾”太上皇点到即止,“一年前鞑子越袭京畿,文华奇谋斗勇组织家奴军用几门老掉牙的铜炮火铳击杀贼首,这项大功你得记着。说句丢脸的话,不是有文华在,咱们爷儿们真得玉石俱焚了。”

    大青朝沿袭明制,讲究“天子守边关、君王死社稷”,去年事急,不少大臣都劝两宫移驾,亏得皇帝有骨气,文华公主又是刚如烈火的性子,这才保全了京师。

    贾瑚也知道当日险状,鞑子头领的第十四子颇有谋略,在其饶过草原轻取汗帐的同时竟然侥幸逃脱收拢所有残部依样画葫芦偷袭京畿,京防营疏于防备一败涂地,眼见京师危殆,文华公主纠集权贵家奴巧布疑兵计,蒙住鞑子踟蹰不前贻误战机,待到敌军省神攻城,发现大青军所用羽箭都不济事,明显是新近以烂铁新木赶制,敌酋大喜过望,亲自率军进逼,见有女儿军守卫更添欣喜,只道京畿空虚无人无兵,难免生出几分轻慢来,一个不妨叫突然架起的铜炮击中,喘息间便丢了性命。

    籍此良机,文华公主之父顺义伯颜吉亲率掩伏精锐出城杀敌,鞑子兵败如山倒,又有勤王军队夹击,几乎是全师覆没,这才教贾瑚得了全功。

    此役过后,上皇与皇帝本欲重赏首功文华公主,颜吉一力推辞,只道“鞑子犯阙,臣婿亦有疏忽,圣人大量,以此折罪即为万幸”,这才暂时搁置下来。

    “是”皇帝应了,“教贾瑚御前行走,准予参决阁务。”

    太上皇又想赐宴,太上皇后提醒:“贾府上下还等着他回去呢。”

    贾瑚这才脱身。

    出得宫禁,荣府的车驾早已久候多时,贾瑚终于回到阔别一年有余的荣国府。

    作者有话要说:早年有一夙愿,要写成“古今荒同”四书,《简妃传》是历经四年完成的处子作,除了有些细节没处理好(如错别字多了一点儿),其他方面尚算差强人意;《等待阳光(上)》、《等待阳光(下)》是耗费了极大心血的,成绩惨淡的令我羞愧撞墙;如今知难而上开始写第四部(事实上是第三部),成绩如何就无需在意了。

    ☆、贾化攀亲复官职林海重戚托子女

    贾瑚出宫回府,自史太君以下两府家眷都在荣庆堂等候。

    贾珍之妻尤氏不免凑趣:“叔叔又建大功,外头传的跟什么似的,若不是托了老太太和太太的福气,我们哪能有天策上将的亲眷这等荣耀,晚上不拘别的,我要敬老祖宗和太太三大白的。”

    “你这张巧嘴,比凤姐儿都不差了”贾母笑容满面,“等瑚儿回来我替你表功,只说这一年来你伺候的太太很好,让他也回敬你两盅。”

    尤氏眉开眼笑的欠身行礼:“那我可就先谢老祖宗了。”

    众人笑一回,张夫人叹道:“总算能全须全尾回来,这才是我们娘儿们的福气。”

    贾母点点头:“这话说的很是,你们只看他外里光鲜,殊不知沙场上刀剑无眼不知要经历多少险状,得空看看国公爷留下的铠甲,全是打出来的窟窿,我们如今的富贵日子就是这般拼出来的!前两年总虑着他们弟兄高枕安卧不知长进,总算娶的媳妇比我强,教养的孙子都出息,我这张老脸算是拿出门去了。”

    张、王二人都道不敢,凤姐凑趣:“哎呀呀,我可教老太太一堆你们我们他们的绕晕了,别的不说,我只认准了一条,没有老太太就没有今天的天策上将军!”

    贾母笑着摆手:“这桩功劳我领了。”

    贾政夫人王氏附和:“也是老太太教的好。”

    与堂屋相比,外间显得清冷,贾氏男丁围着贾赦奉承一回便各自归位,静待上将回府。

    张夫人看着坐在下手的公主长媳不免平添心事:她倒有些理解婆母了。

    心烦意乱之间,外面忽然有了响动:“大爷回府。”

    连贾母在内的一众女眷都站了起来。

    贾赦是孝子,见贾瑚俯身下拜时忙道:“先去给老太太请安再出来叙话。”

    贾瑚磕头起身,向贾政、贾珍、贾琏等致意后迈步进了内堂。

    “孙儿给老太太请安。”贾瑚纳身叩头。

    “快,快起来,好好教祖母瞧瞧。”贾母抱着长孙喜极而泣,“可算回来了,可算回来了。”

    贾瑚一眼看到站在老太太身后的娇妻,脸上不自觉挂起一丝笑意。

    颜氏脸颊微红,略带羞涩地回了个笑容。

    贾母被长孙劝着平复情绪,良久方道:“快让你娘看看。”

    贾瑚又给母亲磕头,张夫人哪里还端得住,眼泪扑簌扑簌掉下来,语无伦次地问了好些话。

    贾瑚也有些激动:“太太,儿子以后必定日日在您跟前孝敬。”

    女眷虽未回避,却都立在两侧不便插话,还是王氏寻隙宽慰:“瑚哥儿回来是全家的喜事,嫂子今后每天都能见着,再不用挂心了。”

    贾瑚又给婶母问安,同姐妹厮见过方问:“几个小的呢?”

    颜氏这才搭话:“宝玉哄着葵哥儿和萱姐儿在耳房玩儿累了,这会子还睡着。”

    贾母一叠声叫把几个孩子都抱出来。

    过不片刻,一群嬷嬷簇拥着乳母抱小主子进来,打头就是贾葵和贾萱。

    两个孩子长相喜庆,眉心一点朱砂更点缀的如金童玉女一般,贾瑚哪里挪得开眼睛,不顾抱孙不抱子的规矩一手一个将儿女抱在怀中。

    “可见是骨肉至亲,经年未见不哭不闹,血脉情分是谁都比不得的。”贾母笑道,“宝玉,快领兰儿给你哥哥磕头。”

    贾瑚号称儒帅,通身气度自为不凡,衔玉而诞的贾宝玉并不抵触,跪在拜毯上磕头:“大哥哥安。”

    贾瑚这才把孩子还给乳母,因笑道:“长高了好些,是大孩子模样了。”

    贾兰还小贾葵兄妹一个月,也只得贾瑚一看,贾母吩咐道:“见了你老子先回房休息,晚上两府摆宴接风!”

    贾瑚答应着,颜氏已经起身:“媳妇告退。”

    颜氏虽为贾家妇,品级并非外命妇能比,贾母与张夫人顺水推舟:“正是,你今回来,公主也能松快了。”

    小别胜新婚,贾瑚哪里耐烦许多,撵走丫环便抱起娇妻往床榻走。

    颜氏吓了一跳:“快放下我。”

    贾瑚从谏如流的将媳妇放在床上,连扯带拉的清除障碍:“宝贝,可把我想死了。”

    颜氏再要抵抗也不能了,由着身体知觉欲海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