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当你变成万人迷 > 分卷阅读255
    觉得什么,基金会的同事是真的有点“痛心疾首”,杜鹃曾经就读的苏市大学不久前又入选了国家“211工程”名单,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名牌大学之一了,杜鹃如果能重回学校,就算重新念大一,四年后依然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前途重回光明。

    基金会的林理事亲自找的肖副总,几年前他们只是小员工的时候,肖副总是郁总的助理,林理事跟着许总,由于两位老总在工作上配合默契、联络频繁,他们俩也常配合工作,因此无论是工作还是私交都很不错。林理事开口,肖副总二话不说就答应。

    这个关系并不难找,至少肖副总是拍着胸脯应下来的,问题出在杜鹃身上,经过这么一场遭遇,重获新生的杜鹃有点看破“世俗”了。被拐卖之前她只想好好读书,毕业后找个好单位;遭受迫害的时候她意志消沉,生无可恋,甚至在逃脱的过程中,她脑子里都一片空白,并不知道未来该怎么走;直到跟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回羊城总部的路上,她从封闭的世界中走出来,慢慢了解到这个基金会都做过什么,杜鹃也有一个念头。

    她要加入基金会,帮助更多像她一样遭受迫害的女性,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把所有人贩子通通送进监狱!

    杜鹃要加入基金会容易,她的学历符合要求,又加上特殊的经历,她对慈善事业的决心和觉悟,可以说比很多基金会的同事更加深刻,她想加入,基金会只有欢迎的份。想参与前线解救行动也不难,培训结束就可以去了,不归推动法律的完善,就不是她一个人能完成的,必须要扩大影响力,让社会广泛关注并重视到这个问题上来,才可能达成所愿。

    不过许昕华还是很支持杜鹃这个想法的,就连她也觉得,基金会的解救行动其实是治标不治本,不从根本上入手,遏制人口拐卖的发生,那么他们根本救不完所有的被拐卖妇女。

    加重量刑应该是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买方和卖方,甚至是协助迫害的旁人,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买的人变少了,卖的人也不敢太过猖狂了,这才是他们帮助妇女儿童的理想状态。

    许昕华没有跟杜鹃见过面,只是在听说过她的想法后,抽空和她聊过几通电话,支持鼓励她的想法,也顺便提供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杜鹃表示受益无穷,然后没过多久,她告诉许昕华想写书,把自己的经历改变一下写成小说,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并且有所感触。

    “杜鹃”就是这么来的,书名、笔名和书里的主角她都准备用这个名字。

    又一次得到许昕华的支持,杜鹃立刻付诸行动,她不想放下工作,只打算利用休息时间做这个,好在她目前在公司参加培训,基金会办公地就在总部大楼,大家也都住宿舍,上下班尤其方便,培训期间也不用加班,杜鹃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写书。

    据说还不到一个月,杜鹃已经写了好几万字,她想要赶在年前发表出来,不过大家都劝她不用急,慢工出细活,文学作品更需要精雕细琢。

    作为文科生的杜鹃当然明白这个道理,直到许昕华也告诉她出版的问题不用担心后,她才沉淀下来,慢慢去刻画。

    当然了,杜鹃的书还没有出版上市,她现在就是个默默无闻的女生,青年报的记者会知道她的事迹并想采访她,当然是有介绍的,而且还不是公司行为,是周婕私底下找的人,她不声不响的,直接就放了个大招出来。

    所有人都很意外,唯独许昕华十分淡定,她最初的打算是把周婕等人忽悠进公关部的,人家顶级白富美的身份,去了公关部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没想到她和她的小姐妹在基金会待得乐不思蜀。

    周婕已经能独当一面了,解救杜鹃那次,从调研到行动再到善后工作,是由她全程指挥的,也就是说,周婕是最早接触并且帮助杜鹃的几位同事之一。

    所以,周婕对杜鹃的遭遇最为感慨,也就不意外了。

    那次行动圆满结束以后,周婕就回首都休假去了,他们这个工作没有周末,行动期间更是没日没夜,忙起来是真的很辛苦了,因此休息时间也比较特别,每次行动从准备到圆满完成以后的媒体报告,前前后后要忙一个多月,他们也就攒到任务完成以后,一休息就是一个星期,旅游探亲都够了。

    许昕华也很支持并鼓励她们出去旅游、散散心的,她还让财务在她们的工资上多加了一份补贴,数额没有很多,不过累积起来,大概够她们半年出去玩一次。

    这么做不是许昕华有钱任性,她是考虑到基金会每天做的工作,对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冲击,毕竟他们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女生,年轻的女孩子,整天接触那么黑暗、甚至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就算她们是站在正义的一面,长期下去也怕会对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完成一次任务后,很有必要找个合适的方式发泄一下,把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小伙伴们也没有浪费许昕华的苦心,只要有机会就互相约着出去旅游了,先从东省周边游,慢慢的首都沪城也都去过了,听说她们之后想去港台,都陆续抽空回老家办通行证了。

    周婕和她的小姐妹们就比较可怜了,每次休假大家兴致勃勃出去玩的时候,她们只能乖乖的回家,之前去基金会上班就答应过家里有时间就会回去的,好在公司现在去机场很近,抓个同事开车送她们去,半个小时都用不到。

    那次回家,周婕就很感慨的在家里说起杜鹃,大她几岁的表姐正好在青年报工作,听她这么一说也留意起来,女大学生的悲惨遭遇,听起来很有故事性啊。表姐回到单位就开始打申请报告,得到批准后,才联系周婕安排采访时间,她准备做一期专访,为此特意赶到羊城进行的采访。

    然后杜鹃的事迹,就随着周婕表姐这篇文采飞扬的稿子而变得广为人知了。

    许昕华也是杜鹃的领导了,属下员工一下子“红”了,她当然也有感觉,在荣先生桌上的报纸中看到青年报,自然就联想到了。

    大佬这是看完杜鹃的故事后受到启发,真真切切想学雷锋做好事了?

    荣先生没让她乱猜下去,说了这么久的话,也有点口干舌燥了,他喝了口茶润润喉,盖上杯盖才不紧不慢的解释,“相信你应该知道我母亲是由于和家人走散,流落到海外,才认识了我的父亲……”

    由于荣先生不仅语气笃定,还气定神闲,许昕华也就没必要假装不知道了,她很配合的点头,“略有耳闻。”

    才怪,这段故事她都能背出来了,一开始是激动的秦远给她科普,后来周婕和陆莹莹又给她八卦好几回,每次都有不一样的细节,许昕华结合多个版本总结了一下,这大概就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