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明珠重生在六零 > 分卷阅读68
    伙听到赵工程师是留学回来的,大伙觉得他比较靠谱点,所以乙队站的人数比较多。

    郭民当场就要把多余的人分配到甲组。只是这些人却不乐意了。

    姚明珠心里有些不悦,忍不住道,“陈工程师虽然没有留过学,可你们知道去年人民日报报道X桥建设的总工程师是谁么?就是陈工程师。”

    “哦,我知道,我知道,听说克服了很多困难才做成了,特别是水下探测和水下打桩的部分,简直就是奇迹了。”

    “对对对,我也了解。”

    有人作证姚明珠的话后,大伙也就认同了,很快两组就分好了队伍。

    “好了,我现在让人带同志们去驻扎的地方,放了东西后,大家可以自行活动。那边那座石头房子里是咱们几千人的粮食,有驻兵把守着,同志们禁止靠近。那座茅草土屋,挂着国旗的地方是咱们每日升起和吃饭的地方。然后,这边这些树杈篷子就是住宿。不过,咱们已经商量过,过段时间就开始建土坯房屋过冬。大家先到暂时住的地方。”

    大伙齐声应了好。然后分别由两个同志带着两个队伍走到了各自的地方。

    带姚明珠这一队的小同志只有十六岁,是三线建设最低的年龄限制。叫王海兵,是个嘴巴闲不住的家伙。短短不到十分钟的路途。张美华就把整个鸡冠岭工程夏天开工以来的事情全部打听清楚了。

    最先来的是工程师和一个前驱部队,策划勘测了一年多,准好了图纸,钱和材料,以及国家相关的手续和文件后就准备动工了。

    于是招募了第一批工人,人数不多,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是杯水车薪。刚好全国大力发展三线建设,很多沿海的国营厂子在三线地区建立分厂,百万人开始转移。项目队也向上审批调派人员。于是一批批地从全国召集了过来。姚明珠这一行人因为路途较远,是最晚到的,也是最后一批。如今一共有了五千多人。

    第一批阶级同胞到了鸡冠岭看到人少事多,于是连盖房子的时间都没有,抓紧一切时间劳动起。刚好那时是夏天,睡在树枝搭的篷子里也刚刚好,于是就形成了如今这样,一个个树杈篷子在山底铺开。

    只是眼看冬天来了,领导也发话了,他们要在半个月内把屋子全部建起来。姚明珠他们这一批来的很巧的。

    说着话就到了地方,一排的小树枝和树干搭建的树屋,内部不像外面这么粗糙,用了山里特有的一种芦苇贴了一层,看起来倒是漫游特色的。

    “这是后勤的一些女同志弄的。也就是你们女同志有这个福利,咱们男同胞那边,里外都一样。”王海兵见大伙盯着内部,说道。

    女同志欣喜不已,男同胞的志向不在于这些东西,大伙于是赶紧分了住处。

    树屋是按照人员数量做的,必须两个人一起住。

    张美华拉着姚明珠的手臂,“明珠,咱俩是老乡一起住吧?”

    姚明珠对着张美华笑意盈盈的脸色不好拒绝,点了点头。跟着张美华进了一个树洞。

    树洞有点类似蒙古包的感觉,很矮,中间立着一个支撑柱。两边分别树干和树枝铺了床,床上又铺了一层厚厚的芦苇杆。淡黄的芦苇杆看起来也非常漂亮。

    张美华把东西放,“明珠,我先出去转转。”

    姚明珠回应一声,张美华已经冲出了树屋。忍不住摇了摇头,心里已经肯定,张美华喜欢那位一同留洋的同学。如今这么迫不及待,恐怕就是去找他的吧。只是姚明珠心里有点疑惑,张美华为什么不选赵良国那一组呢?

    姚明珠摸了摸芦苇杆,手上摸出一层淡淡的灰,姚明珠盯着床看了会儿,把箱子放在了树洞中间的柱子边,被子和包放了下来,然后出了树洞。

    姚明珠想找王海兵要一个桶,去河里打水到树屋里擦一遍睡觉的芦杆。姚明珠不是矫情,上辈子脏乱的环境也住过,可无论环境怎么脏乱,姚明珠身上和自己睡的床以及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很是清爽利索,这个习惯是跟姚奶奶学来的。上辈子被关了牛棚,姚明珠也是把牛棚打理得非常干净,牛棚里也收拾得整整齐齐的。

    只是那个时候姚明珠不仅没有讨得好,反而落得想要勾引人的污名。可即便如此,姚明珠住的地方也要弄得干干净净的。

    所以这辈子重生回来,这个习惯也一直保持着。姚明珠到这边参加三线建设,也知道条件不会很好,但在有限的环境下姚明珠也要让着自己过得舒坦些的。

    王海兵则在一个个树洞前代表党和领导询问,是否缺什么,就看到姚明珠东张西望的。于是走了过去。

    “同志,你有什么需要么?”

    “王海兵同志,我想借个盆子有么?”

    “盆子做什么?”王海兵随口一问。

    “芦苇杆上有些灰,我想用盆子去那边的河里打些水擦一擦。”

    王海兵看了眼姚明珠,心想着,竟然来了个讲究的。不过,借盆子也不算是什么大事,于是让姚明珠等着,自己转身就朝厨房那边跑去。

    很快,王海兵拿回了一个有些原始的木盆。是用一块块木片拼在一起的。只是可能因为人员紧张,木盆的表面没有打磨,还有些树皮在上面,显得原始又粗矿。

    姚明珠没有介意,道了声谢谢后就朝着小溪流走去。

    小溪流是从山坳间留下来的,从山坳山顶一直到了下面,然后在平坦的地方形成一滩小湖。小湖的边缘放置了一些石块,有几个人正在洗着衣服。

    姚明珠找了个地方,把木盆放在水里。

    只是装了三分之一,姚明珠就把盆子拿了出来。然后端着朝上面走。

    走了三段台阶小路就到了如今的安营扎寨的地方,相对来说是个比较宽的平地。而在上两块地就是做饭的地方和安放着粮食的石头房子。

    姚明珠端着盆子进了树屋,从包裹着被子的布包上扯下一块补丁,拿着补丁就擦拭了起来。擦了自己的一半后,姚明珠帮张美华的那边也打扫了。

    然后换了水再擦拭一遍才把木盆还给了王海兵。

    姚明珠准备回去整理屋子时被王海兵叫住了,“姚明珠同志,不要走了,马上就要吃饭了。”

    姚明珠闻言谢过了王海兵,两人聊了两句,喇叭停止了音乐的播放,呼呼两声传来。

    这两声似乎是个暂停键,整个现场一片安静,大伙都看着土坯墙屋顶的喇叭。

    很快喇叭声响起来,“鸡冠岭工程的同胞们,咱们已经再次坚持了400小时,大家辛苦了,今日是一百天尚午饭开放时间。请各位准备回来用餐。”

    整个工地的人都欢呼起来,大伙呼朋引伴地朝着半腰插着国旗的地方。国旗迎风飘荡,似乎在欢迎着凯旋而归的人民。

    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