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388
    朱和昶头也不抬,笑道:“云哥脾气一直是这样,这还是他好说话的时候。谁让你哥哥撞到他手里,你放心,云哥只是吓吓他,没把他怎么着。”

    云哥对其他人不假辞色,他当初费了不少精力才被云哥接纳,云哥很容忍他,其他人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听皇上温和安慰自己,可见他心里必定是向着自己的,孔皇后泪水涟涟,“皇上,大理寺丞或许无意,可他如此莽撞,您不能不管啊!”

    朱和昶一顿,没说话,手里朱笔在折子上画了几个圆圈。

    孔皇后哽咽道:“家兄确实莽撞,犯下大错,妾不敢替他隐瞒,皇上只管罚他,此事妾绝无怨言!可这事闹大了,于妾来说颜面扫地,于皇上来说,也是如此啊!这本乃家事,应该捂得严严实实的,方皆大欢喜,如今闹得沸沸扬扬,大理寺丞倒是得了个好名声,却将皇上和妾置于何地?不说御史们必要大做文章,史书再记上一笔,千余年后,还要被人耻笑……”

    皇后泪如雨下,“妾愧对皇上眷爱!”

    朱和昶放下朱笔,撩起眼帘,看着孔皇后,叹了口气。

    “皇后,朕和你都还年轻。朕诚惶诚恐,想要当一个称职的好皇帝,体谅你年纪小,犯些小错也没什么,总有一天你能担得起一国之母的责任,如今看来,是朕想得太容易了。”

    孔皇后吃了一惊,抬起脸,眼角发红,脸上妆容却一丝未乱,端的是我见犹怜。

    朱和昶慢慢道:“云哥刚才过来,并没有急着自辩,而是提醒朕长乐侯可能是被人利用了,而那

    背后之人的真实目的是离间你我夫妻。他还嘱咐朕不可因此事迁怒于后宫……你却不问青红皂白,一开口就是责怪他不怀好意。”

    孔皇后呆若木鸡,一张桃花粉面,一时青,一时白。

    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家小姐,连字都认识不多,还年轻,加上这段时日朱和昶将她视作妻子尊重敬爱,难免娇气,还不够圆滑。

    朱和昶不看她了,低头看书案上一摞摞奏折,“你是朕的皇后,可曾想过朕次次偏袒长乐侯,朝臣们会怎么想?天下百姓会怎么想?你有没有为朕考虑过?朕不曾亏待孔家,他们想要什么,朕给什么,为什么非要折辱朝廷命官?而且还是堂堂大理寺少卿!”

    这话问得诛心。

    孔皇后心惊肉跳,忙起身,跪在书案前,泣道:“妾恐因家兄连累皇上圣名,故而一时失语。妾时常叮嘱家人时刻不忘圣恩,他们心中对皇上感恩戴德,愿为皇上肝脑涂地,只因小人使坏,才会闯下祸事。”

    朱和昶扫她一眼,收回视线。

    他是地方藩王,朝中大臣多有不服他的,阁臣们一度想通过内阁制度架空他。当初霍明锦和云哥之所以能够顺利扶持他登基,就是因为他根基浅薄,大臣们觉得他好控制。他是皇帝,掌生杀大权,可并不是他说什么,大臣们就真的会照办,他们有的是法子阳奉阴违。

    就像先帝,他在位时,一直没能收拢皇权,虽然高高在上,却拿沈首辅没办法。

    眼下朱和昶和大臣们的关系还算融洽,但还不够。

    可惜他的后宫不能给他带来一点点助力不说,还屡屡害他受御史指责。

    他刚刚看折子,云哥考试得了第一,尤其在辨认剿袭文章这一块,他一个人看出所有剿袭之作,虽然在诗词歌赋上他明显落后,可综合起来分数最高。

    王阁老他们没话说了,改口说他选的人果然不错。

    他很高兴,还有一点得意。

    那天他说光禄寺的饭菜难吃,云哥那样冷清,第二天就上疏建议独立内庖。

    用膳的时候,他还以为云哥当时只是随口一说。

    他即位以来,上至首辅,下到黎民百姓,宫中侍从,俱都匍匐在他脚下,歌功颂德,为了讨好他,无所不用其极。

    这其中,有多少人像云哥那样,真的关心他,一丝不苟帮他解决麻烦呢?

    老爹曾提醒他,不能太信任云哥,以免云哥坐大。

    他淡淡一笑,他和云哥相辅相成。

    云哥辅佐他,必然有自己的私心,但这私心是坦然的,直白的,不会伤害到他。

    这很正常,人谁还没有一点自己的私心呢?

    “好了,此事朕心中已有决断。你别多想,正好借这个机会让你哥哥老实一点。”

    孔皇后心里七上八下的,觉得皇上一定动怒了,此刻听他语气平和,又像是没生气,暗暗松口气。也不敢再纠缠傅云了,而是深恨那些暗地里作怪的贱人,竟然利用兄长来离间她和皇上!

    朱和昶目送孔皇后擦干眼泪出去,继续批阅奏折。

    不能让孔皇后记恨云哥,后宫妃嫔虽然没法干政,可日后皇后生出太子,就不一样了。

    如果皇后一直这么拎不清,若她生下太子,不能给她教养。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早。

    他暗暗思考着。

    ☆、一百四十一(捉虫)

    坤宁宫。

    墙角的落地铜烛架有一人高,入夜后,宫女点起蜡烛,烛火摇曳。

    孔氏坐在镜台前,望着扇外火树银花一样的辉煌灯火,心想,要是在家里,夜里点起这么许多蜡烛,娘一定会嗔怪糟蹋银钱。

    单单这坤宁宫主殿,一夜烧蜡烛的花费,足够以前的他们家吃一个月的。

    入宫前,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低阶武官之女,父亲虽然好歹有个官职在身,但家中并无多少恒产,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整个府城都惊动了。

    赐婚的旨意还没下来的时候,府城的大官小官、富户乡绅们便争相给孔家送田送地送仆人。多少年没有来往过的亲戚忽然一下子成群结队找上门,邻里街坊主动搬走,将宅子让出来给他们家扩建花园,以前看不上哥哥的人家主动将女儿送到他们家给哥哥当妾。

    她成为全家乃至整个宗族的宝贝疙瘩,一应吃的穿的用的,都要是最好的。宫里派女官教导她宫廷礼仪,带她读书,纠正她说话的口音,教她怎么搭配衣裳,怎么梳发髻,怎么待人接物,怎么保养……夜里也守在拔步床外,看她睡姿如何,说不说梦话。

    最后她被选中指给湖广的楚王世子为正妃,当时的秀女中,最出色的几位都是给太子预备的,然后才轮到各地藩王和藩王世子。孙贵妃一心操持自己儿子的婚事,藩王妃据说是太监用掣签的方法选出来的。

    孔氏运气好,认识她的人都这么说,不认识她的人也这么说。

    她年纪小,不用马上出嫁,先由宫廷女官教养,过两年再成婚。

    结果老楚王逝世了,楚王世子至孝,不愿仓促成亲,想为父亲守满三年孝后再娶妻。

    孔氏也说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