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380
    比平时清闲。

    吃了几杯茶,有内官冒雨来大理寺宣读口谕,朱和昶要见她。

    傅云英收拾齐整,跟随其他几个同样被点到名字的人一起,入宫觐见。

    内官带着他们走过广场,到文华殿前停下来,拾级而上,进了偏殿,“诸位大人,请吧。”

    傅云英顺着内官手指的方向看去。

    偏殿也是宽敞而阔大的,此时殿中空无一人,阶下设了几十张坐毡,毡前一张书案,案上备有笔墨纸砚等物。

    这是……要考试?

    众人面面相觑。

    傅云英不动声色,先扫视一圈,发现被叫到偏殿里的官员大多数年纪较长,是翰林院出身,只有自己最年轻。

    她看到好几个傅云章的同年,为什么朱和昶把她叫来了,却没叫二哥?

    内官催促众人入座。

    傅云英按捺住心中疑惑,按内官所说,找到自己的位子,盘腿坐下。

    殿中虽然空阔,但有地暖,席地坐在毡子上,倒也不冷。

    不过手是凉的。

    她拿起书案上的考题细看,还真是考试,不过和乡试、会试不同,经义、四书、策论,算、律,天文地理,五花八门,什么考题都有。

    既有盐铁漕运、农桑气象这样涉及民生的问题,也有科举考试范围之外的诗词歌赋。

    朱和昶这是在测试官员们对民生经济的熟悉程度?

    还是闲来无事闹着玩儿?

    雨还在下,殿外雨声飒然,内官们侍立左右,偏殿内鸦雀无声。

    傅云英屏气凝神,不再想其他,斟酌片刻后,提笔书写。

    ☆、考官

    答完题,傅云英仔细检查可有错漏之处,等内官敲响铜钟,方和其他人一起交卷。

    众人都摸不着头脑,步出偏殿,议论纷纷,问身边的人可知道皇上的用意。

    自然没人能说出所以然来。

    吉祥在殿外候着,看到傅云英和几个平时相熟的翰林院侍读学士边走边谈,迎上前,“傅相公,万岁爷召见。”

    几位侍读学士相视一笑,和傅云英拱手作别。

    年轻的大理丞颇得圣眷,于他们来说是好事,他们和傅云一起协同几位老翰林编纂书目,交情日渐浓厚,以后选官之时,这份情谊一定能派上用场。

    倒不是非要仗着交情托傅云帮忙谋肥差,而是如果遇到难事,至少有个帮忙说话的人。

    乾清宫南庑在大火中烧得只剩一片残垣,工部尚书亲自主持修建之事,如今已经修葺一新,不过朱和昶还没搬过来。

    朝臣们认为南庑不吉利,应当改建成供奉祭祀之所。

    朱和昶不讲究这个,大手一挥:“无妨,朕乃天子,何须忌讳?”

    这话一出口,朝臣们自然不敢再劝,不然就有藐视君王的嫌疑。

    傅云英走过广场长街,看到长廊里穿贴里的内官和梳双髻的宫女来回奔走,川流不息。

    朱和昶正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下接见外国使节,吉祥将她带到东梢间的暖阁里,给她奉茶捧果,含笑说:“您大病初愈,可得当心。万岁爷刚才还叮嘱说不能让您在殿外等,怕您叫风给吹着。”

    傅云英淡笑,谢恩,坐着吃茶,听小内官们一边剥核桃,一边讲宫里的八卦。

    孔皇后贵为一国之母,父兄都按惯例封侯,近来孔家春风得意。因为霍明锦辞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而朱和昶根基浅薄,身边没有能依仗的姻亲,孔家有些意动,他们家世代是武人,可惜未出过高阶军官,就盼着靠女儿光耀门楣。

    其他四位妃子,以赵娘娘最为得宠,她出身比孔皇后显贵,虽不是高官之女,却乃名门望族之后。

    孔皇后和赵娘娘表面上一团和气,私底下却不大和睦。

    一开始后妃们摸不清朱和昶的脾性,不敢生事。现在都知道他为人宽和,而且几次无意间犯点小错,没见他怪罪,到底都是年轻的小娘子,又值新婚,也就敢使小性子了。

    傅云英回想刚才的考题,漫不经心听内官们说笑。

    忽然听到屏风外传来一阵爽朗笑声,开道的太监手执拂尘,率先走进暖阁中。

    接着走进来的是宫人簇拥中的朱和昶,他头戴金龙翼善冠,穿一身玄色金线织绣团龙圆领常服,赤红中衣,束玉带,边走边笑。

    傅云英朝他行礼,不是大朝会那种场合,自然不需要跪拜,只揖首而已。

    朱和昶似乎停不住笑,肩膀一抖一抖的,等走到她面前,忍笑说:“朝鲜送了两名美人……”

    话还没说完,自己又笑起来了。

    他素来喜欢美姬,朝鲜送美人给他,高兴成这样了?

    那得是多么国色天香的人物,才能让阅遍花丛的朱和昶喜不自禁。

    傅云英不关心朱和昶又纳了几个美人,问起刚才偏殿考试的事。

    朱和昶唔了一声,抛开朝鲜美人的事,正色问:“你答得如何?”

    傅云英如实道:“还行,不过不敢和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们比。”

    题目倒是不难,很多是四书五经中的内容,官员们入仕之后不会和以前备考时那样时常温书,她前段时间辅导袁三功课,刚好温习过,所以答得很顺利。

    朱和昶微笑道:“难为你了。朕原本打算提前告诉你,好让你有时间准备,可王阁老、姚阁老他们在一边看着,只能如此。以你的底子,通过考试不难。”

    傅云英挑眉,这和王阁老、姚阁老他们有什么关系?

    朱和昶示意吉祥般椅子给她坐,慢慢道来考试的目的。

    原来他想再增设四名同考官,这一次他不要大臣推举人才,而是通过选拔的方式遴选。

    王阁老他们坚决反对,认为古往今来,并没有这样的先例。

    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朱和昶的真实目的,所以想要阻挠此事。

    礼部尚书则认为可以一试。

    范维屏是老楚王的铁杆心腹,自然也出列赞同此举。

    双方和各自的拥护大臣各持己见,吵得不可开交。

    等两帮人争得脸红脖子粗、快要打起来的时候,朱和昶淡淡道:“没有先例,那就从朕开始,由朕开这个先例,如何?”

    大臣们哑巴了。

    身为阁臣之一的崔南轩全程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他素来不爱掺和民生改革之外的事务。

    最后朱和昶才缓缓抛出一系列裁抑司礼监的举措。

    司礼监太监仗着手握朱批之权,干涉朝政,残害忠良,使内阁形同虚设。

    文官们对阉党恨之入骨。

    见朱和昶真的打算要裁抑司礼监,大臣们欣喜若狂。

    这时候他再提出考核官员以选拔同考官,反对的人就少了。

    只要把阉党死灰复燃的路子给堵死了,皇上想选谁当同考官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