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357
    改,适当放宽对匠户的劳役,大臣们就不乐意了,各种不配合。

    这个时候,傅云英那封关于妇人诉讼权的折子并没有引来太大关注。

    朱和昶抬出自己早逝的母亲,以孝悌之义东拉西扯了一堆话,大臣们提了几个小建议,顺利通过了。

    之后大臣们重新抖擞精神,接着为匠户制度改革一事争吵。

    ☆、剿袭

    匠户的事,傅云英让工部侍郎和苏桐在前面顶着。

    工部侍郎干劲十足,一来他知道改革利国利民,二来朱和昶出面勉励他,他敢不卖力么!

    苏桐就更无所畏惧了,他年轻,心中有抱负,有热血,虽然性子磨砺得柔和了,但熊熊燃烧的野心却是没法浇灭的。

    富贵险中求,办好这件差事,升迁指日可待,他不怕老臣们的刁难。

    改革匠籍制度的事一时胶着下来。

    中秋过后,刑部和大理寺负责官员叙复、昭雪事宜。

    沈党当年上下勾连,造成不少冤假错案,如今沈党倒台,自然要为那些被冤枉的人沉冤昭雪。

    傅云英和傅云章奉命主持复核案件的事,大理寺和刑部其他官员从旁协助。

    她和傅云章行事低调,闭门谢客,白天在衙署仔细审查比对卷宗,下衙回到家里继续讨论可疑之处,从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

    短短十几天,为数十名被打压的官员昭雪。

    其中大部分官员已经含冤而死,还得想办法找寻他们的后人。

    那些入狱的官员自然是当场释放,先加以安抚,再归还住宅,赐给金银。

    至于官职,还得等一等,最近朝中人事调动太频繁,职位都被人占了。

    狱卒将那些蓬头垢面的官员带到堂上时,他们能闻到刺鼻的馊味。

    两人面不改色,和获罪官员确认供词。

    大部分官员还保持着风度,为自己申辩,言语清晰,条理清楚。

    惊堂木一拍,傅云英示意堂下官员无罪释放。

    官员们目瞪口呆,惊喜来得太快,半天反应不过来。

    然后喜极而泣。

    也有官员疯疯傻傻,拒绝和傅云英对供词,问什么都不答。

    脾气急的,指着她的鼻子破口大骂。

    这些官员曾托亲友帮忙为自己洗刷冤屈,然而那时候沈党把持朝政,他们得罪沈党,一审再审,结果都是一样的。

    现在傅云英和傅云章再次提审他们,他们不抱什么希望,还不如痛痛快快骂几句。

    对这样的人,傅云英一视同仁,随他们骂去。

    同僚们笑他们兄弟俩都挺能唬人的,明明眉目如画,清秀俊逸,美名传遍京师,审起案来,哥哥绵里藏针,弟弟锋利敏锐,难不成都长了一双火眼金睛!

    傅云英注意分寸,审案时尽量利索干脆,其他时候则温和谦逊。

    尤其在诗社那些文豪们面前,她秉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即使莽服加身,也依然愿意为文豪们跑腿。

    大家都为她抱不平,觉得那些流传在市井间、说她是玉面煞神的传言都是不怀好意的人捏造的!

    我们的云哥怎么可能是那种人呢!瞧他多善解人意!

    说他不好的,都是嫉妒!

    每次听年长的官员夸傅云的时候,年轻官员,如赵弼、周天禄等人,眼皮直跳。

    傅云不声不响,呈送一份名单,第二天皇上下令锦衣卫按着名单抓人,从京师到地方,抓的抓,杀的杀,贪赃枉法者,一个都跑不了。

    每一个都证据确凿。

    这样的心性手段,也只有那些老家伙会觉得傅云爽朗憨直!

    别人怎么看傅云英,她不是很在乎。

    她倒是觉得自己得重新认识傅云章。

    二哥在她眼里一直是个温柔宽和的人,直到这段时日她和傅云章一起共事,亲眼看见他三言两语套出犯人的实话,而那些犯人还不自知。

    他太擅长给犯人挖坑了。

    她觉得和傅云章比起来,自己太老实太正直,还缺点手段。

    陆主簿、石正等人知道她的想法后,张大嘴巴:大人,您使诈骗供词的时候,好像没老实到哪儿去啊?

    不仅如此,您还派随从潜伏跟踪,甚至躲到人家隔壁偷听,连夫妻夜话都一五一十记下来,用各种手段追查线索……

    这,也算不上老实吧?

    傅云英很谦虚,她觉得自己还算不上狡诈,还得继续学习。

    这天,刚刚递交昭雪名单,顺着抄手游廊往外走,她找傅云章讨教。

    “二哥,莫非你能看懂人心?”

    傅云章失笑,拍她的发顶,“又胡说了,我哪会辨识人心。不过是试探加猜测罢了,一般人跳不出七情六欲,稍加观察就能看出他是不是在撒谎。”

    两人说着话,慢慢步下台阶,注意到庭院另一头一道清冷的视线。

    崔南轩凝望着他们,身后随从簇拥。

    崔南轩对朱和昶有用,他入阁在傅云英意料之中,这是他们商议过后的结果,霍明锦也知道这事,虽然他当时没有明确表态。

    兄妹二人不动声色,直接走过去了。

    傅云章转头看着傅云英,她神色淡漠。

    他有种直觉,英姐认识崔南轩,并且认识很久,早在他之前。

    出了宫门,来接他们的马车远远驶过来。

    傅云英抬头看向傅云章,张道长住在傅家,他最近气色好了不少。

    二哥喜欢给冤屈的人昭雪。

    一行人从他们身边走过,步履匆匆,神色焦急。

    其中有他们熟悉的身影。

    对方看到他们,停下脚步,和他们寒暄,然后愁眉叹气,“今年浙江、南直隶、江西、湖广乡试出了点事。”

    两人惊愕,若是一省乡试出现状况倒没什么,汪玫当年考科举,贡院曾被大水给淹了,还有贡院起火的。

    但是四省同时出事,那事情肯定不小!

    徇私舞弊,牵扯出一大批人,很容易造成朝堂动荡。

    两人还想细问,说话的人急着走,丢下一句:“过后再和你们详谈。”

    匆匆走了。

    因为刚刚他提到湖广,傅云章和傅云英有点担心傅云启和其他认识的人。

    回到家中,立刻派人出去打听。

    不一会儿下人回来禀报,今年乡试天公作美,各地都是晴朗凉爽的好天气,浙江今年没发大水,南直隶那边也没起火,整个乡试过程并未出什么乱子。

    问题出在最后公布考卷上。

    按规矩,乡试过后官府刊印该科优秀文章和考官拟作的程文,坊间士子争相传阅。结果有人发现浙江考生中,有一人的几篇制艺文章,从破题、承题、起讲到最后的小结,和书坊售卖的时文一字不差,这位考生考试中所作的文章,全部都是剿袭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