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327
    一句,“我二哥果真在刑部?”

    李昌的部下脸色一僵。

    “你刚才没找到我二哥,是不是?”她追问。

    不管傅云章在忙什么,一定会过来的,除非他现在不在刑部。

    部下不敢再隐瞒,抱拳道:“傅主事确实不在刑部……他去了吏部,小的已经派人去千步廊那边找傅主事了。”

    骚乱一开始傅云章就不在刑部,部下怕傅云英着急不肯老实待在大理寺,选择隐瞒这个消息。

    傅云英怔了片刻。

    旁边的李昌眼神飞快闪烁了两下,面色古怪。

    从部下说傅云章来不了开始,傅云英一直不动声色地暗暗打量他,迅速捕捉到他眼底一刹那的慌乱。

    想到一个可能,她手脚发凉,心头悚然。

    “我亲自去吏部找他!”

    她抬脚就走。

    李昌忙挡在她面前,“千步廊那边还是沈家的人守着,你去不得!”

    郑茂和三法司这边离得近,先解决这边的麻烦,千步廊那里还乱着。

    傅云英直视着李昌的眼睛,用只有两人听得见的声音低语:“二爷是不是在吏部安排了人手?”

    李昌神色慌张,不敢和她对视。

    他越心虚,傅云英越不敢耽搁,手心里全是汗水,用尽全力推开他,径自往外走。

    “傅公子,请回。”

    李昌的人全围了过来,将她堵在走廊里。

    她忍住惊骇,冷静道:“现在你们已经掌控局势,外面不会再有什么危险,若当真有危险……”她顿了一下,看着李昌,“你可以立刻杀了我,这样没人能拿我要挟二爷。”

    霍明锦将她调往良乡,又反悔把她带回京师。她一句责怪的话都没说,因为她明白霍明锦的顾虑,他是为她的安危着想,这种紧要关头,若是有人抓住她威胁霍明锦,肯定会破坏他的计划。所以一乱起来,她就老实待在大理寺,而不是想办法去和傅云章汇合。

    但现在不一样,如果傅云章有什么三长两短……

    她闭一闭眼睛,不敢去想那种可能。

    李昌额前沁出汗来,低着头小声说:“小的可不敢伤你。”

    二爷心尖尖上的人,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还心心念念着要把人守好,要是在他手里出了什么意外,不必二爷罚他,其他兄弟一人一口唾沫就得把他淹死!

    傅云英沉声道:“你明白吏部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形,我知道事情轻重缓急,绝不是在同你胡搅蛮缠。既然你不敢伤我,那就多带几个人保护我,确定没有人能伤着我,我现在必须去吏部!”

    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碰都不敢碰一下,这小子要是真的豁出去,还真是个麻烦……想到动乱开始趁其他人不注意秘密潜入吏部的那几个人,李昌越发心虚起来,一跺脚,示意部下去召集所有人手,“护送傅公子去吏部。”

    与此同时,紫禁城内,内阁大臣们擦干眼泪,退出宝华殿,商量为皇帝治丧的事。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已死,必须马上扶持新君即位,才能稳定朝政,避免更大的动乱。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善后事宜,控制住京城的局势,迎接藩王进京。

    不止皇帝的丧葬事情要立刻着手办,还有夭折的皇太孙……众人一想到这里,便心情沉重。

    但内阁大臣毕竟是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朝廷大员,哭过一场后,很快恢复冷静。

    正一样一样分派差事,忽然想起来,这内阁大臣、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人虽然都在场,可六部其他官员全都在官署内,还生死不知呢!

    各位大佬光顾着进宫护驾,把属下们给忘在脑后了。

    羽林军重回内阁大臣们手中,王阁老已经派他们前去沈家围剿沈家余孽,顺便收集沈首辅和各处兵马联络的密信之类的罪证,这时候身边无人可用,想了想,着小太监去请霍指挥使:“官署那头不知是什么情形,请霍指挥使派人前去解救。”

    小太监奔出去,过了一会儿折返回来,道:“乾清宫大火已经扑灭,霍指挥使亲自出宫去千步廊。”

    王阁老点点头。

    宫里发生的事肯定和霍明锦有关,这一点众人心知肚明,但他是侯府之后,向来忠心不二,不像沈家连谋反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来,而且此时皇上已然生死,作乱的是沈家……不宜再出乱子,一切都得等新君即位再说。

    谁让人家拳头硬,他们这帮人贸然和霍明锦对上,一点胜算都没有。

    并且,王阁老敏锐地察觉到,内阁中,除了他和沈介溪的人以外,其他人虽然没有表态,实则应该属霍明锦一派。

    而他虽然年长,并无多少实权。

    朝堂上原先那些被沈党打压的大臣,早就在不知不觉中彻底倒向霍明锦。

    紫禁城早就换天了,只是他们一直没有察觉而已。

    有些事,难得糊涂。

    小不忍则乱大谋,沈家不就是沉不住气,狗急跳墙,做出如此倒行逆施之事,才招致今天的灭门之祸吗?

    沈敬德兄弟都死了,沈家其他人必然也活不过今天……谋反是要满门抄斩的。

    王阁老眼珠转来转去,心中飞快思考,和刚才跪在宝华殿里痛哭流涕的样子判若两人。

    沈首辅一倒,内阁至少能空出三个位子来,他争一争,或许能将首辅之位揽入怀中,但这还不够,他还需要几个帮手,才能真正控制内阁。

    内阁想要有所作为,必须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皇上看不惯内阁掌控权柄,一直想要削弱内阁,现在皇上驾崩,这新君的人选,最好得挑一个对内阁没有太大敌意的藩王之子。

    晋王肯定不行,人家手里有兵,真选了他,他二话不说,立马就会逼迫内阁大臣回家养老,把自己用惯的人手安插进朝堂各个重要位子……

    潭王也不行,潭王素有精明悍勇之名,据说非常吝啬,自己富可敌国,王妃回一趟娘家,要用金子铺路,长沙府闹灾,当地官员求潭王开仓放粮,他却断然拒绝,宁可把粮食烂在仓房里,也不肯救济百姓……

    一国之君,用不着像书中圣人那样做一个完美的君子,但一定要有悲悯之心,否则将又是一个喜怒无常的暴君,如何爱护天下百姓?

    而且这些藩王祖上都子孙兴旺,一大堆兄弟姐妹,也是个麻烦。

    看来看去,唯有楚王之子年纪不大,性情天真软弱,正在武昌府为父守丧,家中人口简单,只有他一个,没有兄弟子侄的负累,是最合适的人选。

    扶持他登基,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

    不能再乱了。

    他们现在不得不马上确定人选,稳定人心。

    就像当年,皇上在沈介溪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宫变,在没有传位诏书的情况下登基,群臣明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