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297
    如此,但事实绝没有这么简单,一定有人背后推波助澜。

    “这事不好查……皇上直接命锦衣卫接手,说明他不放心刑部和大理寺。”傅云章望着紧闭的窗扇,轻声说,“太子身亡,看似只是意外,和前朝没关系,实则息息相关。”

    不管太子的死因是什么,紫禁城又要变天了。

    傅云英垂下眼帘。

    这一夜,不知有多少人辗转难眠。

    次日天光放晴,雪终于停了。

    明亮的雪光映在窗前,如水一般潺潺流动,下人在院子里扫雪,扫把刮过青石板,刷刷的响声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仿佛一切都像漫进罗帐里的日光一样,温暖平和。

    实际上却不是,太子一死,整个朝堂又要经历一次大换血。

    傅云英和平常一样起身梳洗,穿戴好,吃了一碗热腾腾的葱油拌面和几枚酥脆的炸果子。

    傅云章胃口不好,只喝了碗山药粥。

    二人收拾好,仍旧往紫禁城行去。

    到大理寺门口的时候,前头传来议论和争吵的喧哗声,远远可以看见刑部前人头攒动,两边大街上挤满了人。

    傅云章先下车,转身扶傅云英下来。

    两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站在路边人群后面看热闹。

    只见刑部大门前熙熙攘攘,数十个身穿罩甲的锦衣卫鱼贯而出,手中长刀在艳阳下反射出凛凛寒光,长靴踩过积雪,咯吱咯吱响。

    少倾,锦衣千户、副千户簇拥着一人从里面缓步踱出,那人身影高大,肩披璀璨霞光,慢慢从阴影处走出来,刀刻般的脸庞,双眸幽黑,负手站在石阶前,风吹衣袂猎猎,眉宇间气势如渊。

    他环视一圈,神情淡然,看不出喜怒。目光落到人群最后面的傅云英身上时,停留片刻。

    明明隔得非常远,但傅云英感觉到他应该在看自己,朝着他的方向微微颔首。

    霍明锦嘴角似乎轻轻翘了一下。

    没人敢说话,四周鸦雀无声。

    马蹄踏响声由远及近,打破岑寂,几匹快马踏琼碎玉,飞奔至刑部门前,马上之人不等马停下,便滚鞍下马,跪在霍明锦脚下,“二爷,皇上宣您进宫见驾。”

    霍明锦不语,走下长阶,接过缰绳,翻身上马,轻叱一声,骏马撒开四蹄,如离弦的箭一般飞驰出去。

    缇骑们也跟着纷纷跨上马背,数十人风卷残云一般,迎着略有些刺眼的阳光,往内宫的方向去了。

    如雷的马蹄声回荡在长街上空,盘旋环绕。

    直到马蹄声听不见了,众人才恍然回神,交头接耳起来。

    “霍指挥使出来了,这朝堂上又要闹翻天!”

    “不愧是战场上活下来的人,真是命大,眼看活不成了,这又给放出来了。”

    有人心有余悸,小声庆幸:“还好我们只是不起眼的芝麻小官,霍指挥使要报复也不会报复到我们头上……”

    听着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傅云章和傅云英对望一眼。

    “霍大人应该没事了。”

    傅云章说,神情有些感慨,旦夕祸福,说的大概就是霍明锦了。

    傅云英唔一声。

    心里却知道,这事还没完。

    两人作别,傅云英往大理寺走,照例是陆主簿负责点卯,看到她,下巴往里头轻轻一点,“赵少卿回来了。”

    太子死了,所有在外公干的重要官员全被紧急召回京城,赵弼是昨晚连夜赶回来的,城门守卫森严,他拿出大理寺的牙牌也进不了城,一直等到天亮,进城之后没回家,径自赶到大理寺处理公文。

    傅云英在他的房外等了一会儿,看他忙得连抬头的工夫都没有,想了想,先回自己的号房。

    太子莫名其妙死了,大理寺众人惶惶不安,听说这案子锦衣卫接了,大家松口气,看看左右同僚,都是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

    好险,这么棘手的案子,差一点就落到他们头上了!

    太子的事一日不查出一个结果,紫禁城内随时可能掀起狂风暴雨,众人悄悄交换了一个眼神,各回自己的号房。

    非常时刻,一定得小心谨慎,闭紧自己的嘴巴。

    昨晚北镇抚司已经有十几个宫人熬不住酷刑,今早尸首被拖去城外乱葬岗的时候,刚好被他们撞见,几个身体虚的,当场捂着嘴巴跑到墙角底下,把早上吃的东西全吐干净了。

    六部官员都知道太子死了,可太子死得不光彩,因此还没有正式发丧,高官们急得团团转,没空管底下的小喽,皇上又因为伤心过度病倒在床,内阁大臣们为太子的丧葬事宜争吵不休。

    底下的官员们看不懂权势内部的暗潮汹涌,不知道是该假装不知道太子已死的事继续办差,还是面朝东宫的方向痛哭流涕,最后一合计,还是老老实实当差吧。

    没办法,皇上敏感多疑,这时候谁敢哭,万一皇上觉得官员们在咒他死,一个贬黜旨意下来,谁兜得住?

    这哭不行,不哭也不行,等皇上和孙贵妃缓过劲儿来,知道官员们没有为太子痛哭,又要疑心他们盼着太子死,到时候还是得遭殃。

    于是,大家都面无表情,见面就低头,叹口气,交换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再各自去忙自己的事。

    一整天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度过。

    夜里回到家中,管家拿出一封信给傅云英看。

    是袁三托人送进来的,他去了一趟江西赣州府,顺利找到在周家田庄修养的周公子。前不久京里出了事,霍明锦被扣押了,周公子听说以后,欣喜若狂,闹着要进京。周家人却不松口,劝他不要贸然上京,周公子不听劝,悄悄拿了盘缠和路引,雇了条船。船都走出几个时辰了,还是被发现他私自离开连忙一路往北追的周家人给抓回去了。

    袁三信上说,他已经打听到周公子当年被送回老家的原因,他假扮成外出游历的贵公子,和周公子成了好朋友,周公子喝醉酒以后嘴上不把门,什么都告诉他了。不过信上不方便说这事,他正在赶回京师的路上,大雪天,行路不方便,他预计要到年后回京城。

    傅云英把袁三的信来来回回看几遍,确认没有看漏的地方,将信纸丢进火盆里,涨起一团火焰。

    按理说霍明锦失势时,周家不必忌惮他,正应该趁机将周公子接回京师才对,可周家人没有派人去江西接人不说,还阻止周公子回京。

    莫非周尚书早就预料到霍明锦这一次会很快官复原职,所以不许儿子回京?

    她直觉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当初周天禄忽然被诬告入狱,看起来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报复,实则有人妄图借此陷害周天禄,他当时是太子最为喜欢的侍读。

    那时她就觉得不对劲……难道周天禄的入狱,也和太子死的事有关?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