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276
    把团扇轻轻摇着,“你要记住,不管是大理寺还是刑部,其实主要职责并不是破案。”

    很多案件非常简单,前因后果一眼就能明了,哪些案子证据确凿,哪些案子有冤屈,很容易查得出来。

    破案,难的不是找凶手,而是处理好案件牵扯各方的关系。

    比如高鸣这个案子,重点不在寻找真凶,也不在周天禄到底有没有教唆胡氏杀人,而是山西地方官员、兵部尚书、高御史、太子东宫各方势力在其中的利益纠葛。

    换句话说,哪怕知情人知道周天禄是冤枉的,但是为了扳倒周尚书,他们就是要坚持给周天禄定罪。

    “前不久浙江那边出了个冤案,刑部明明知道案情有疑点,还是维持原判,只因为当初判刑的人是沈首辅的得意门生,如今已经高居要职,如果翻案,牵动各方,可能引起朝廷动荡……”傅云章感叹一声。

    听到这里,傅云英心里一动。

    次日,东宫太监又来找她,传达太子的命令,这一次语气更强烈。

    她道:“倒有一个法子可以救周天禄,不过此事我不便插手。”

    小太监立马变了脸色,收起颐指气使之态,问她:“什么法子?”

    她靠近小太监,附耳说了几句,最后道:“这事最好由周家人出面。”

    小太监点点头,告辞去了。

    又过了两日,就在大理寺和都察院为周天禄的通、奸罪到底属不属实扯皮时,周尚书在上朝时告发高御史收受山西高家族人的贿赂。

    高御史立刻自辩,但周尚书早有准备,拿出这两天收集到的高御史收受贿赂的证据,将高御史驳斥得哑口无言。

    当一方理亏的情况下,情势立刻扭转。

    朝中大臣都开始同情周尚书。

    山西一派的官员和太子东宫的人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立马落井下石。

    最后皇上认定高御史胡搅蛮缠挟私报复周尚书,周天禄的案子也马上有了结果,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他教唆胡氏杀夫,一切都是胡氏一个人所为,所谓通、奸之说也不可信,仍然维持原判。

    皇上知道这事扯来扯去没什么意思,也没有惩治高御史,只罚他几个月的俸禄,命他自己思过。

    周天禄无罪释放,太子很满意,周尚书也很高兴。

    可怜胡氏和高家一家人,都只不过是别人手里用来陷害周天禄的棋子。

    周天禄从狱里放出来的那一天,问傅云英,“对大理寺和刑部失望吗?”

    她摇了摇头,回首望着朱红宫墙上方碧蓝澄净的天空。

    这只是开始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各自的职责参考了相关文献,有小部分不符合真实历史。

    ☆、怀疑

    周天禄逃过一劫,周家人很感激傅云英的提点,下帖子请她前去周家赏花。

    周家有座荷花池,那莲种据说是千年古莲子发出来的,是京师一绝,翰林院的人每年盛夏都会去周家赏花赋诗,其中有几首诗流传很广,南北直隶的人都听说过。

    “其实都是骗人的噱头,那一池莲花不过是借了万寿寺的莲种罢了,也没有多好看。”

    赏花宴那天,周天禄亲自出来迎前来赴宴的傅云英和傅云章,路过荷花池的时候,指一指满池随风轻摇的菡萏,笑着道。

    傅云英漫不经心往池子里扫了几眼,周家的荷花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岸边的假山堆叠非常独特,从远处看,刚好和粉白荷花交相辉映,穿插错落,疏浓点缀,很有山水画的意境。

    宴席就摆在临着荷花池的水榭里,四面扇全部取下,荷花荷叶长势泼辣,花朵都挤进水榭里了,坐在最外边的人抬手就能摘几朵荷花。坐在水榭中吃酒,眼中看到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闻着风中送来的荷花淡淡的清香,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就是吃粗茶淡饭也显得高雅,更别提周家的菜肴既精美又合了时节,都是应景之物,在座的人吃了几杯酒,诗兴大发,纷纷联诗,水榭中气氛活跃。

    他们来得晚,前厅已经坐满了人,高朋满座,济济一堂,十分热闹。

    傅云章刚露面,就被同年拉过去,说他来迟了,要罚他作诗。

    他笑了笑,没有推辞,先吃了杯茶,片刻功夫,已经酝酿了一半,却不肯立刻吟出,余光看到傅云英趁众人注意力在他身上时悄悄挑了个角落坐下,才一句一句念出。

    众人一边听,一边命赞。

    不远处,傅云英暗暗松口气,还好有二哥在前头顶着,不然这会儿被拉着不放的就是她了。

    她坐下后,旁边的人过来同她攀谈,免不了要吃几杯酒,她客气了几句,摇摇头,示意自己不善饮,让旁边梳高髻、执琉璃鹤首壶、做古时仕女打扮的丫鬟给她换上清茶。

    同桌的人对望一眼,知道这位大理寺司直不喜欢嬉皮笑脸,硬逼着他吃酒他真敢当面落你的面子,没有强求。

    这可是霍指挥使的人,又是从东宫出来的。

    听说他在大理寺埋头整理案卷期间,不声不响将去年积压的数十个有疑点的案件全部打回刑部,惊动整个三司。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哪管谁对谁错,事情出来,先维护各自的下属再说,为此吵得面红脖子粗,差点在左顺门前打起来。后来还是阁老发话,命刑部和大理寺会同核查案件,两边人看吵来吵去最后苦差事还是落到自己头上,只能和解。

    经此一事,傅云这个名字算是出了回风头。

    尤其是刑部的人恨他恨得牙痒痒,想给他一个教训。可傅云作为司直,初步审核卷宗时非常仔细,他打回刑部的案子确实是证据不足或者证词中有前后矛盾的地方,不予通过的理由很充分。

    刑部的人理亏,只能自认倒霉,碰到这么一个较真的主,这主背后还有人撑腰,除了认栽以外,别无他法。

    傅云英察觉到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不得罪,也不特意交好,客客气气,生怕被她惦记上,有点敬而远之的感觉。

    她很满意这种现状,保持距离就够了,用不着亲亲热热,反正大家都是面子情。表面上一个个称兄道弟比谁都亲,真出事的时候,不落井下石就是很厚道了。

    傅云章那几桌时不时传出一阵哄笑声。

    这种宴席,翰林院出来的那几位一向都是焦点,他们吟诗作赋,卖弄才学,彼此唱和,其他人甭管听不听得懂,跟着点头吹捧就行了,谁让这帮人是前途无量的天之骄子呢!

    傅云英不苟言笑,没人硬拉着她附庸风雅,她吃了几筷子的荷香烧猪头肉,觉得周家的菜还挺好吃的。

    不觉多夹了几块,旁边香风细细,一道温柔和婉的声线响起,“这道菜配着卷饼吃更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