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274
    各行省设置的提刑按察使,府县两级的知府、知县等。刑部审定各种律法,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大理寺掌邦国折狱行刑,对刑部的判决进行审查,如果有‘情词不明或失出入者’,有权驳回刑部要求再议。都察院是监察机关,兼理刑名,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每年轮换出京至各省巡查,称为‘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虽然官阶不高,但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

    总之,地方案件,先由地方司断决,凡是死罪中应处斩、绞的重大案件,在京的由三法司会审,在外省的由三法司会同复核。重大案件皇帝一般会诏下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共同审理,也就是三司会审。若三司会审也审不出结果,最终由皇帝本人给予裁决。

    刑部职掌天下刑名,都察院职掌稽查纠察,大理寺职掌复核驳正。任何刑名案件,未经大理寺的审核复查,刑部和都察院,均不得具狱发遣。

    用一句话解释,就是大理寺的主管复核,刑部主管审判,都察院主管督察。

    一口气说完这些,不等傅云英回应什么,赵弼接着道:“凡是交办到大理寺的案件,先由评事、司直详断,然后交与大理正看详当否,有无问难改正处,批书结尾,签字、盖印、写明日期,再交给大理寺丞、大理寺少卿覆议。你品级虽低,身上的担子不轻,须得谨慎行事。”

    傅云英垂目道:“下官谨记大人教诲。”

    赵弼唔了一声,心中的别扭感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不敢多看傅云英,转身走了。

    傅云英回号房,继续抄案件记录。

    到下衙的时候,赵弼听陆主簿说傅云这一天都在抄卷宗,是个沉得住气的人,点头不语。

    从大理寺出来,傅云英等了好一会儿,才等到傅云章。

    他脸色沉重,她叫了他两声,他才反应过来。

    车厢里备了茶点,傅云英斟了碗桂花熟水给他,“二哥,是不是刑部有人为难你了?”

    傅云章摇摇头,接过茶碗轻抿一口,“今天接到一个案子,山西那边的,有点棘手,和兵部尚书周大人有关。你认得周天禄,他平时为人如何?”

    他是山西司主事。

    傅云英怔了怔,道:“周天禄玩世不恭,游手好闲,为人还算讲义气,他什么都会一点,太子很喜欢他。”

    傅云章道:“他被抓了。”

    傅云英错愕,周天禄背靠大树好乘凉,听说和人争斗打死人也和没事人一样,在外边躲几个月回京继续逍遥,他竟然也会入狱?

    回家的路上,傅云章简略说了案子的事。

    山西太原府妇人胡氏,从江湖郎中手中购得一包药粉,掺入汤面中喂病重的丈夫高鸣吃下,毒、死高鸣,还一把火烧了房屋,把高家一家五口人全烧死了。

    按律法,妻妾杀夫,斩立决。高鸣是当地一个秀才,开了私塾教授蒙童,平时乐善好施,常常无偿帮街坊邻居写信读信,很得当地人的爱戴。胡氏不仅杀死自己的丈夫,还杀死丈夫的家人,罪大恶极,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

    初审判了立斩,但胡氏丈夫的族人不服。携家带口进京告御状,因有位高御史也是山西太原府人,还和高鸣是同宗,高家人便求到他家中。

    这高御史刚好和周尚书不和已久,为了在族人面前彰显自己的地位,顺便恶心一下老对头,立马上疏弹劾周尚书勾结山西那边的知府,包庇孙子。

    傅云英忍不住问:“这事和周天禄有什么关系?”

    山西的胡氏杀死高家人,周天禄远在京师,这事应该和他无关吧?而且杀人偿命,胡氏判了处斩,高家人应该拍手称快才是,为什么还要跑到京城来告御状?

    傅云章轻声道:“周天禄曾去山西探亲,在太原府住过一个月,期间和胡氏有染。据胡氏指认,是周天禄教唆她谋害亲夫,还答应事成之后就娶她进门做妾。”

    傅云英明白过来。

    妻子杀死丈夫,照例要判斩立决,如果妻子是因为和人通、奸因而心生恶念杀死丈夫,一般判得更重,要受凌迟之刑。而那个奸夫,也应当按同伙罪一并处斩。

    在高鸣此案中,周天禄是奸夫,不管胡氏到底是不是受他怂恿下手杀人,从人情来说,他难辞其咎,从律法上来说,他就是同伙。

    山西那边哪敢跑到京师来抓周天禄啊,选择把这事敷衍过去。高家人不甘心,认为奸夫周天禄也该受到惩治,一路告到京师。

    刑部的人不大想管这个案子,因为这事实在蹊跷,很可能是有人想对付周尚书,但找不到他的错处,就从他这个喜欢惹是生非的孙子身上下手。刑部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得罪人。

    但高御史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刑部敢包庇,他立马把刑部也告了,于是刑部只能接了案子。

    回到家中,傅云章连饭也顾不上吃,回房看山西那边送过来的证词,想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不对劲的地方。

    很明显,这件事背后肯定有人推动,后面不知道牵涉了多少人,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再三推敲。

    这一晚他书房的灯一直没熄。

    ……

    傅云英新官上任,接下来几天仍然还是帮陆主簿抄写文件,整理卷宗,慢慢熟悉流程。

    傅云章则为高鸣的案子忙得团团转,山西当地的官员、周尚书、高御史、太子东宫,各方和他们各自的拥护都在朝刑部施加压力,刑部尚书急于找个顶缸的人,以亲嫌回避原则为借口,将此事交予傅云章审理。

    大家都为傅云章捏把汗,稍有不慎,官位可能不保,这烫手的山芋,他是不接也得接。

    他却很镇定,按照流程一丝不苟复核案子。

    ……

    这天傅云英照例去大理寺当差,一个小太监忽然斜刺里钻出来,拦住她,“傅司直。”

    她脚步一顿,认出对方是东宫的人。

    小太监压低声音说:“周天禄的案子悬而未决,太子殿下很关心他的安危,命你协助刑部的人,将此事查一个水落石出,务必还周天禄清白。”

    傅云英不动声色。

    太子不需要真相,所谓还周天禄一个清白,其实是必须保证周天禄无罪释放。周天禄是东宫的人,而且这半年多以来京师的人都知道太子很喜欢他,如果他被定罪,太子颜面何在?

    她做出为难表情,没说话。

    小太监倒也不需要她回答什么,说完话便走了。

    傅云英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扫一眼左右,看到暗处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察觉到她的目光,那几个人大吃一惊,忙拔腿走开。

    她走进大理寺,陆主簿也刚到,看她一眼,朝她走过来,道:“山西胡氏杀夫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