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118
    捷径,这世上并无绝对公平可言,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利用身边的优势。她一路走来不也借助了傅四老爷、傅云章、赵师爷他们的帮助吗?如果她循规蹈矩的话,就不会女扮男装跑来武昌府求学。

    但走捷径也得遵守底线。

    考得上,她入院读书。考不上,她和傅云启一样捐助一笔钱钞去做附课生,然后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升级当正课生。

    结果是一样的。用不着杨平衷多此一举。

    杨平衷搔搔脑袋,“我晓得了,你别生气,我给你赔不是。”

    他拱手像模像样朝傅云英作揖,还没弯下腰,傅云英拦住他,“不必,只是个玩笑而已。”

    她哪敢受他的礼。

    不管他是闲着无聊拿自己这种小门小户出来的老百姓当消遣,还是真的懵懂天真、单纯到不知世事,他能放下身段和她以同窗之名来往,她不能。

    见他仿佛不甚在意考题之事,杨平衷笑了笑,“你不生气就好。”

    原来道歉这么简单啊!应解真是善解人意,这么快就就原谅他的莽撞了。他和老爹吵架的时候,十天半个月不理会老爹是常有的事,又一次硬是三个月没看老爹一眼,老爹都给气哭了。

    杨平衷笑逐颜开,心想,下次再惹老爹生气,先服软给老爹赔个不是罢!

    …………

    秋意渐浓,残阳渐渐坠入远处如烟的峰峦之中,漫山遍野都抹了一层胭脂,山岚愈加鲜艳绚烂。沿着深藏在苍翠山林中的羊肠小道而下,江城书院高耸的屋脊阁楼掩映在翠竹绿松之中,长廊曲折迂回,庭院深深,清幽寂静。

    北斋一间三面邻水的八角亭内,朱栏画槛,庭阶植满菊花,夕阳映照下霜英灿烂,艳色逼人。亭中设屏风桌椅,桌上陈设几味案酒,四色鲜果,两个小厮打扮的仆从捧壶打扇,还有一名年长的仆从蹲在地上烧炉子烫酒。

    酒香浓烈,混着淡淡的菊香,引人欲醉,山长姜伯春看完斋长抄录的今年报名的名单,饮一杯酒,长叹一声道:“一大半都是才刚刚学破题的蒙生,书院果真沦落至此,成了应对科举考试的考课之所?”

    旁边一名头戴马尾儒巾年纪约莫三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朗声大笑,“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世上之人读书,无非是为了功名富贵,此乃人之常情。谁能如山长这般忧国忧民呢?”

    姜伯春苦笑道:“我知世情如此,只是感慨罢了。”

    他连饮几杯酒,道:“不说这个了,明天李同知、姚学台、范知府都要出席入院考试,赵主讲那人放荡不羁,怕是和范知府几人话不投机,由你出面罢。”

    他对面的男人名叫吴同鹤,是名举人,在书院担任副讲一职,闻言眉头一皱,“我听人说姚学台入秋以来身子不大爽利,一直病着。”

    姜伯春惊讶道:“果真?我一向忙着书院的事,没顾上这一头,姚学台身子骨向来不好,按理说他不来也没什么,不过若是我们不请,以他的脾气怕是要大闹一场。”

    吴同鹤轻笑道:“既然山长不知,料想没什么大事。姚学台和范知府、李同知互看不顺眼,明天有的热闹了。”

    “热闹也罢,冷清也罢,随他们去,只愿能从明天应考的蒙生中多挑几个可造之材……”

    姜伯春摇摇手,拿起一旁北斋几位主讲送过来的考题看,眉头紧皱,咦了一声,“怎么添了一道题?”

    入院考试通常比县试、府试、院试简单。也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入院考试侧重考帖经,五经中只需要通三经,《论语》和《孝经》为必选,其他可以自由选择,只需要默写出自己能熟记的指定段落即可。

    今年考题的格式却和往年不同,最末尾多了一道八股文题,题目是:德不孤必有邻。

    “胡闹!蒙生中一多半刚过四书关,怎么能做整篇八股文?”

    吴同鹤忙道:“山长有所不知,这道题是特意添上的。”

    他起身靠近姜伯春,附耳轻轻说了几句话。

    姜伯春睁大眼睛,苍老的脸上露出不可置信之色。怔愣半晌后,因为微醺而略显浑浊的双眼蓦然变得清明几分,神情激动,哆嗦着双唇道:“好!好!”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irina的手榴弹,么么~

    今天的字数比较少,因为下一章有人物要出来,不好断章,就放下一章啦。

    ☆、再见

    清晨,拂晓天明时刚落了一场微雨,云销雨霁,晴空碧蓝如洗。一枝沐浴着晨光怒放的芙蓉挑出雪白院墙,艳如流霞。秋风掠过,吹落枝头绿叶间几滴晶莹雨露,洒在树下正忙着铺设案桌,预备入院考试的年长学子身上。

    学长陈葵领着几位同窗把名单张贴于榜前,跨上高耸的台阶,摆手示意门前焦急等待的众人安静下来,拔高嗓音道:“请列位领取自己的考引,凭考引入场找到自己的号棚,辰时开考,最迟午时交卷。”

    考棚前人头攒动,几百名身着簇新衣裳的少年学子将陈葵围得水泄不通。张榜的一堵青石照壁被挡得严严实实的,前面的人小声念着青纸上的字给身边的人听,后面的人踮脚张望。

    几名个子矮的学子听不清陈葵说了什么,抱怨个不停,试图挤进去,钻来钻去,还是被人推出来了,气得低声咒骂。

    人群之后,傅云启伸长脖子看榜上贴的考试须知,扭头和傅云英咬耳朵,啧啧道:“还挺像模像样的。”

    他曾送族中几位堂兄去考县试,当时贡院前的情景和江城书院考试的场景差不多。不过县试要比入院考试正规严谨,卯时一刻开始入场,学生们大多天不亮就赶到贡院前等候检查。官府会派屯兵所的军士驻守在贡院前,严格检查每一位考生随身带的考篮和他们身上穿的衣物,有几年查得特别严,考生甚至要当场脱衣裳。

    江城书院没有这么多讲究,十几个十五六岁、穿月白道袍的少年坐在条桌前,挨个翻一翻学子们的考篮就让他们进考棚,并不会检查他们身上。

    傅云英注意到他们对学子的态度很和气,偶尔被某位学子的家人抓着问东问西实在不耐烦时也面带微笑,言语温和。

    这些少年是书院的生员,已经能做整篇八股文,基本可以参加县试、府试、院试,或许其中有几个已经是秀才了。和他们相对的是那些年纪小的文童,也就是蒙生,入院从四书五经启蒙学起。今天入院考试生员们前来维持秩序,文童们年纪小爱热闹,也抢着揽差事,执灯为学子们引路,带领他们找到自己考试的号棚。

    “这是书院近几年兴起来的,以前有考生次次月中课考夺魁,去考秀才却怎么都考不过,先生问过才知他走到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