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16
    山便开始上门板打烊,一年到头,只有过年那两天不开张。

    集会指的不是县里的店肆,而是从四面八方赶到县里买卖年货的村户和他们的乌篷船。

    他们三五家合伙,或雇或买,村村都有十几条小船。每到集会时,男人划着各家的小船赶到县里售卖家中的土物,回去时顺便买些油盐酱醋、糖果子、针头线脑、锄头铁锹之类的家伙什回村。

    河面上被无数条船只挤得满满当当,像一尾尾黑背鱼翻腾出水面,张着大嘴呼吸。

    唯有大河最中间留出几尺宽供船只穿行,窄窄一线水波粼粼,雪花落在乌篷船上,一转眼就化了。

    船舱中堆满各家的货物,有腌菜、腌鱼、酱菜、自家酿的米酒、山上猎得的野味、果干炒货,竹子编的篮子、粉箩、刷帚、碗碟,妇人们缝的网巾、鞋面、油靴、草心鞋……

    县里的人沿着河岸挑选农户们的货物,看到中意的,走下石梯,站在临时用竹木搭起来的浮板上和农户讨价还价。

    农户们操着方言和问价的顾客商量价钱,这家埋怨隔壁的船越界撞到他家的船,那边几个泼皮故意用船桨拍打水面,溅起的水花打湿另一家貌美妇人的衣裙,几家光顾着谈生意,忘了船在水上,哐当几声,四五条船碰到一起,你翻了菜篮,我倒了鱼桶,还有人不小心跌进冷水里,叫卖声、惊叫声、怒骂声、呵斥声、讨饶声……

    人声嘈杂,沸反盈天。

    傅云英不曾见过这样的情景,她上辈子幼时在江陵府待过,但江陵府主城里没有大河供附近州县的船只往来。

    傅四老爷看她一眨不眨地盯着河里的乌篷船看,嘴角轻勾,整天一脸严肃的女伢子终于露出点鲜活气了。他扭头吩咐随从去雇条船,拉着她走下石桥,“看到喜欢的咱们就停下来,得给你几个姐姐、哥哥买点好玩的东西带回去,不然他们肯定要闹脾气。”

    傅云英跟着傅四老爷上了船。船舱干净整洁,没有什么异味,舱里设案几桌凳,桌上一只茶壶,一套粗瓷茶钟,一只竹木莲叶形状的四大攒盒,一云片糕,一炒瓜子,一熟栗子,一鲜荸荠。

    小厮筛了两杯热茶,傅四老爷抓起一把熟栗子剥着吃。

    蓝花布帘高高掀起,叔侄俩坐在船舱里吃茶吃点心,小船如一条银鱼,穿梭于热闹的水上集会之中,对面的船只和他们的船擦肩而过,扬起的水花涟漪相互追逐。

    偶尔看到两边的小船里有想要买的东西,傅四老爷就叫船家停下来,站到船头和农户还价。

    傅云英给自己买了些绒线、棕丝、绢布、丝绳和花绷子,给傅月和傅桂买的是一对通草双藤莲,两只竹雕的水鸭子,给傅云启和傅云泰兄弟的则是两张关公面具。

    顺着蜿蜒的大河一直逛到最西边,河面上的船只越来越少,船停在石拱桥下,傅四老爷拉着傅云英下船,登上石梯,“到纸铺了。”

    天气冷,店老板躲在里间烤火。听到傅四老爷和伙计说话的声音,连忙掀帘亲自出来相迎,寒暄一阵,笑眯眯道:“府上公子要买多少纸张?”

    傅四老爷低头看傅云英。

    店老板眼底闪过一抹诧异之色,倒也没多问,一看就晓得四老爷溺爱后辈,今天能做笔大生意喽!

    傅云英没说话,绕着店里的货架转一圈。

    伙计知道傅四老爷是大财主,没有因为傅云英年纪小而轻看她,跟在她身边,耐心向她介绍各种纸张的价格和适合的用途。

    竹纸一百张八十文钱,净边纸一百张四百文,毛边纸一百张六百文,青纸、杏黄纸贵些,一百张得三两银子,至于更贵的高丽纸、宣纸,一般人家用不到,伙计没提。

    傅云英要了几百张最便宜的竹纸。

    接下来选笔,毛笔有兔毛、羊毛、狼尾、鼠须、马毛等等,笔杆材料由贱到贵分竹、木、牙、玉、瓷几种。

    傅云英挑了一支竹管笔。

    傅四老爷不懂纸张和毛笔的好坏,大手一挥,叫伙计把硬毫、软毫、兼毫笔各样按照大小全包了,纸张也另外多要了几百张。

    傅云英想了想,没有推拒,反正情已经欠下了,以后她长大了,一定会好好报答四叔。

    最后选墨,墨锭分好坏,好的墨质细、胶轻、色黑、声清。质细的墨没有杂质,胶轻的墨书写时顺畅,不易滞笔,色黑的墨锭颜色纯正,声清是说敲击墨锭时发出的声音很清脆,这样的墨锭质量上乘,没有杂质。

    店老板一开始没把傅云英当回事,以为是傅家哪位小姐觉得纸笔文具好玩才吵着要长辈给她买,想趁机狠宰一把,取出几枚寻常的墨锭,吹得天花坠地,什么宫里御用的墨,添了多少多少香料,写出来的字多好看,一锭要几两银……

    傅云英仰头看着店老板,似笑非笑。

    店老板不禁讪讪,心里暗忖:我咋会怕一个女伢子?一边不服气,一边还是歇了宰客的心思,老老实实给傅四老爷推荐几块本地常见的墨锭。

    买齐东西,店老板把叔侄俩一直送到店外石阶下,“大官人回去等着,东西下午就能送到您家去。”

    作者有话要说:《声律启蒙》,清朝是编著,主要是训练韵律的启蒙读物。

    ☆、蜜汁炖肘子

    叔侄俩仍旧乘船回东大街。

    集会仍然喧闹,船在窄窄的空隙中穿行,破开的水浪荡出一圈圈波纹。

    到石桥下时,傅四老爷忽然咦了一声,指着对面一条乌篷船,“那是大房的船。”

    两船越来越近,依稀能听见对面乌篷船里传出说话声。

    傅四老爷眉头微皱,乌篷船摇晃得厉害,船上的人好像在争执什么。

    “哐当”一声,像是案桌翻倒的声音。对面那条船停了下来,有人掀开布帘,怒气冲冲地走了出来。

    是个年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中年人头戴乌绫六合帽,穿一件山东茧绸长袍,胡须花白,冷笑连连,回头朝船舱里的人道:“你如今读书中举,是体面人了,我们这些老不死的管不了你,可你别忘了你母亲当年是怎么把你抚养长大的!”

    船家不敢吱声。

    傅四老爷本想和中年人寒暄几句,见状立马缩回船舱里,朝傅云英做了个鬼脸,吩咐船家,“走吧。”

    桨声乃,小船飞快滑远。

    两船擦肩而过时,乌篷船里的人说话了,“三叔,我不同意。”

    嗓音低低的,语气温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果决气势。

    中年男人冷哼道:“回去见你娘,你敢当面把这话对你娘说吗?”

    不知道船里的人回答了什么。

    北风呼啸而过,掀起布帘一角,一道清瘦的身影站在船舱里,负手而立,凝望河面上飘落的雪花。

    匆匆一瞥,傅云英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