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悦君歌 > 分卷阅读167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可见叶公非是好龙,不过好其名也。

    王玉溪这话,直叫方才怒火中烧大发脾气的周如水神魂一怔。

    是了,是她自个道他云山雾绕,却如今,云雾只散去一缕,她便气成这般了。这般的她,又与那好龙的叶公有何区别?难不成她也同大多的旁人一般,只恋慕他王玉溪是琅琊王三,而非恋慕他这儿郎本身么?更她方才拿着他赠的弹弓抵着他的脖子,是否又更像只白眼狼儿?遂周如水挣了挣终是松了力道,只僵硬地在王玉溪的怀中不发一言。

    见此,王玉溪微不可见地勾了勾唇,他搂着她又紧了几分,沉沉一笑,认真地说道:“每月初五,既是你我相会之日。若言顺便之事,当是裴辉,而非小公主。”

    说着,他冰凉柔软的唇更就像羽毛一般毫不错落地贴上了她嫣红的耳际,气息微吐,声音清润地继续说道:“阿念,若知你我会有今日,溪定会避开那往日纠葛。然再而想来,若无往日纠葛,又如何会有你我今日?遂往事已矣!至今以后,小公主只当笃定,这天下虽大,世事险迫,却对溪而言,唯卿至重!”

    这些年来,为抵蛮人外侵,魏国一直强练兵马,步兵、骑兵、车兵、水兵一应俱全,只待来日一雪前耻。

    然因魏公子擎被双头蛇所伤,身中奇毒,魏君始乱了阵脚,大有宁川少主风浅楼若不交出解药施以援手,便就举兵攻伐宁川城之势。

    一时之间,局势紧迫骇人,就在魏使恼羞折返,大战一触即发之时,风浅楼终是在城楼之上露了面。

    他一袭红衣自城楼之上飞身而下,先是回首望了眼满面忧色的老家宰,须臾,便眯着狭长的凤眼,眼含狠毒地睇向那始终不敢靠近婴儿塔的魏使,冷冷一笑,刺嘲地哼道:“一道走罢!若无本君相助,汝等得了解药亦是枉然!”

    说着,他更飞身上前,先一步登上了那魏使的马车。邪肆而又张狂地往车壁上一倚,先入为主,居高临下地吩咐道:“这一路辛劳,便烦魏使驱车了!”

    另一头,周国境内,邺都百姓皆知,长公主岱对自个的亲生闺女平安县主并不亲近,甚至在往日里,这母女二人还三番两次的闹不和。遂知平安县主回邺,众人一是惊奇,二是坐等着再瞧好戏。

    果然,平安县主回城未有几日,这长公主府中就闹了个鸡犬不宁。道是县主原该在天骄公主及笄之日入宫献礼,却偏偏她方至城门,就调转了马头往金山祭奠太子去了。

    这本也算是情深厚意,却坏就坏在不合时宜。遂君上虽未有怪罪,长公主岱却恼了,末了末了也似是冷了心,转身,竟就捡了个模样讨喜的弃儿回府。气道自个亲生的既是不争气,便就趁着年岁尚轻,重养个孝子送终!

    这行径虽也算是破了天荒,却长公主岱向来猖狂任性,闹了这么一出,众人倒已不觉惊奇。却虎母焉有弱女?平安县主回府一瞧,见着了那弃儿也是不得气顺,始感自个的位分受到了威胁,便吵着闹着,要长公主将那弃儿丢出府去。

    却小儿无齿,甚是喜人,长公主早年沉于享乐倒未怎么照看过县主,如今搂着个婴孩倒是终于起了兴味,有了些感情,倒是不肯再扔出府去了。

    如此,母女二人又是闹得不可开交,这县主比之其母更是猖狂,竟是抢了那弃儿就往庖厨中跑,道是要扔了小儿喂火。如此一来,一翻争抢之下,那弃儿虽被及时抢回伤不致死,却臀上终也被烫去了好大一块皮肉。

    事情闹到如此境地,便就真叫长公主恼了火,她不仅直截就将县主赶出了府去,更是打定了主意,要名正言顺地认下这弃儿。当日,便就入宫求情君上许她认子,更是求情将她那养子名正言顺地记入周氏玉牒。

    这般一来,众人也都不禁感慨了开来,想这长公主岱平日里要风得风,要雨的雨,因着君上的庇护,威风八面为所欲为了这么多年,却到头来,这不孝又恶毒的阿女却是成了她的魔星现报。更感慨这平安县主往日里与母不合多有太子护佑,可如今太子已薨,她却怎的还看不清形势?如此得罪母亲,恶名满街传,这往后哪里还会再有好果子吃?

    然皇城根下的百姓有的是心思嚼这多了去的舌根,远在祖籍惠县丁忧的钱闾,却没的这个闲情。

    第129章暗潮汹涌

    早先,钱闾因少年得志的草率与得意误入了陷阱,以至于一夕间失官,失母,失妻,失子,直是家破人亡,两袖空空地回到了这惠县。

    按理而言,他这般险些误了大事,已算是个弃子了。却好在公子沐笙宽宏仁厚,不但未多加怪罪于他,更是叫他便就就此放宽心思,暂且避开这风头,只等来日借机东山再起,再得为国效命,报仇雪恨。

    更前岁,寒冬难渡,公子沐笙体恤民情,便以他的名头,抢买了大量衣物捐济给贫苦受灾的百姓。

    这般,也叫钱闾终于定下了心来,平日里闲极无聊,便也心生一计。待入了春,就在村口优哉游哉地摆了个分文不取的道边茶摊,一为亡亲积德求福,二为在这来去的路人口中蓄些个民情日况,以待后用。

    这茶摊一日日支着,待公子沐笙晓得了,更是时不时会派人捎来钱两。这般,每逢初一十五,钱闾更会在茶摊之中施粥济民。如此一来二去,乡亲父老就都道他是个善人,也就多了几分知无不言了。更县中一有个风吹草动,钱闾这儿都闻讯极快。

    也就是自前几日起,县民们多少都碰着了些途经惠县的外乡人。那些个外乡人赶路赶的急,全不愿道自个是从何处来的,只是言语避讳地感叹天时不好,收成不佳,要转去别处投奔亲友,换个营生过活。

    这些年来,天时不利,年程不好,周国上下因着度日艰难,辗转它方的大有人在,遂这事儿本未有什么稀奇。

    稀奇就稀奇在又过了几日,县中忽又来了一队黑衣人。这些个黑衣人不但在县中处处盘问,更是见了朝惠县来的外乡人便抓,那架势迫人的很,吓得本县的县民都不太敢出门了。更有一日,一叫彭大的樵夫上后山砍柴,好巧不巧就见着了黑衣人在杀人,就见他们白刀子红刀子出,直是吓得彭大这五尺大汉都平地一哆嗦。

    县里人都晓得,钱闾心善,做的好事多了去了,又是为了丁忧才回来的大官。遂在山头藏至夜深人静,彭大扭头就往钱闾家去了。

    钱闾本就觉着近来这事儿透着古怪,再自彭大那儿得了信,就更觉不能轻忽。遂第二日,便在乡亲父老的相携下,使计引开了那些个隐在暗处的黑衣人,将一险些落网的外乡人藏救回了家中。

    待安顿好了那外乡人,他寻之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