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不平则鸣 > 分卷阅读210
    我就问你一句,你今日出宫,夜里可还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这篇文的收益已经越来越低啦,一天几块钱也是真的很可怜。

    所以在这样惨烈的情况下,作者要开新文了!

    这篇文还会日更的,放心吧。目前我还是喜欢这个故事的,尤其喜欢女主,所以爱还可以用来发一会儿电。

    既然入V了,也一定会完结,不能骗钱嘛对不对。

    -----------

    新文是甜文,不长,主言情,甜爽无虐,算是一个转型前的过渡小尝试,【这周五】就开文啦!

    名字叫《请帮作者成神!》,希望有兴趣的同志,点进作者专栏里收藏一下吧~

    还算是比较新鲜的脑洞~至少我好像没有见过别人写过?

    -----------

    其实我一直也琢磨不透,我写的文也可以顺利入V,但是V后的收益永远都非常惨淡

    很多题材、风格,古代现代,原创同人,喜剧正剧,我都试着写过,但是从开始到现在,几乎没有进步

    我并不在意钱,如果我在意,我不会坚持到现在。但既然这个数字成为了衡量好坏的标准,那么请允许我在意一下。

    是差在哪里了呢?文笔还是剧情?我一直都想不明白。

    没有进步这件事让我非常介意。

    但我很乐意听取大家的意见,也希望大家跟我多聊聊。

    最后还是麻烦大家收藏一下新文啦!就当是念在这篇文的情分上,施舍我一下吧【泪目】

    第145章剑岭云横控西夏(一)

    剑岭云横控西夏(一)

    徐三眼中满是期盼,问周文棠今夜是否回宫,男人看在眼中,忍不住轻轻扯唇,眉眼柔和了许多,轻轻摇了摇头。

    徐挽澜高兴起来,她坐直身子,面上满是骄傲之情,一把将车帘掀起,回身对着周文棠说道:“中贵人,快来看看。今夜这庆典,可是我一手操办的。”

    她仿佛是个初有所成的孩童,殷殷期盼着来自长辈的肯定。周文棠勾起唇来,倾身向前,挨在她身侧,与她一同往帘外望去,便见桂魄成辉,花灯罗列,街中行人皆系着各色鬼面,而那倒映着月影的护城河上,亦有盏盏芙蓉宝灯,成簇成群,明明灵灵。

    在此之前,中元节虽也算是个大节日,但倒还不曾如此热闹过。这番功绩,必须要记在徐府尹的头上。她决心办此庆典,原本是为了彻查京中佛道,不曾想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人下车之后,于人流间并肩而行,兜转许久。及至兴尽,已是夜深。

    眼见得周边行人少了许多,徐三便自那即将收摊的妇人手中买了一盏小莲花灯。周文棠跟着她走到护城河畔,少女敛起裙据,蹲在河岸上,轻轻挽袖,将那点亮了的莲花灯送入河间。

    她静静望着那轻曳烛火,在心中暗暗许愿。她希望这一盏灯,能为某个故人,照亮来生的漫漫长路。

    莲花溯水而去,渐去渐远。

    徐三看着看着,忽地立起身来,转头对周文棠笑道:“我让府中衙役,今夜轮流值班,到下游去拦这些水灯了。为了这个,我还特地给官家递了折子,洋洋洒洒写了近千字,就为了给他们讨些银钱。”

    水灯若是不及时拦下,不但会污染水质,更还有可能堵塞河道。徐三为了让这庆典热闹些,并没有禁止这项活动,但也想了其余措施加以干预。

    周文棠轻轻一哂,倒是并未多言。

    他望着那河间远远一点莲花灯,眸色微深,不知在思虑何事。

    二人往马车上走去之时,徐三听他一说,这才知道,周文棠不止今夜不回宫,接连三夜都不会回去,至于他的那些工作,便都暂时交到了柴荆手中。眼下正是七月十五,大宋百姓都会连放三日的假,但周文棠都能放假,还是让徐三有些意外。

    周文棠却是奸诈得很,他偏对徐三说,有要事和她相商。徐挽澜一听这话,稍一思忖,便决定跟他回竹林小轩,今夜便不回府衙住了。

    二人去了竹林小轩之后,周文棠自那案下小匣之中掏了封信出来,说是徐阿母写来的信,因徐三已然搬到府衙,故而不曾递到她手里去。

    徐挽澜一听,赶忙展信细读。她匆匆一扫,却见这信的字迹七扭八歪,时有错处,一看就知道是徐荣桂亲笔写的,实在令她抿了抿唇,觉得有些好笑。

    而徐阿母写信的笔法十分生动,其人其声跃然纸上。徐三支着腮,偏着头,细细读着,唇角忍不住勾了起来。

    徐家母子听说徐三考了状元,自然是欣喜不已。徐阿母更是连说自己不曾瞧错,非让女儿谢谢她,若没有她当初苦心相劝,徐挽澜哪里会走到这条路上?

    只可惜徐阿母还说了,她暂时还不想来京中住,一来是因为近来身子不大舒坦,虽说没甚么病症,但老胳膊老腿儿,受不住那舟车劳顿的折腾;二来么,则是因为她对贞哥儿还是放心不下,舍不得留贞哥儿独自一个守在北方。

    徐荣桂是个刀子嘴豆腐心,平常虽总说贞哥儿是赔钱货,可待到贞哥儿这水真泼出去,她却又守在那水迹旁边,死活不肯走。她更还在信中提点徐三,说是郑素鸣将要上京,到时候两人见了面,可千万要待郑七好些。朝中有人好做官,他俩就是互相的倚靠。

    徐三看着徐阿母的殷殷遵嘱,心上却是一涩。

    这世道现实的很,她先前中了状元,众人便来献殷勤,而待她只封了开封府尹,大小官员便又将她冷落。就因为她先前还不够强大,徐阿母才会小心叮嘱与她,让她千万要和郑七交好,顺着七姐的脾气来。

    徐挽澜垂下眼来,将信细细折好,收入袖中。周文棠见她脸色不大好看,便也不再提起此事,只将那本《兴国要策》摊在桌上,唤她一起来看。

    徐三暗自腹诽道:周文棠可真是革/命的好伴侣,上进的好帮手。但凡跟他在一块儿,就一会儿懒都偷不成,不是修文演武,就是看书习字。

    她抿唇笑了一下,有些随意地抬眼去看。哪知这一看,徐三便瞬时脸色大变。

    她凑近了些,抬起手来,将那书册连翻了几十页。一口气读了大半之后,她怔怔然抬眼,凝视着闲闲抿茶的周文棠,心中惊疑不定,不住翻涌。

    崔金钗所写的这本《兴国要策》里,包括对农业机械、陆路运载、水陆运载等的改进建议,甚至还有对于武器、护具的优化策略。比较可惜的一点是,想法虽好,却忽视了当代生产力的限制,就好像是一下子便从农业时代跨入到工业时代,缺乏过渡,有闪光点,但是可行性不高。

    崔金钗……当真写得出这样的书吗?

    徐三还记得初见这位